文章全文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 文章全文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文盲写小说
  • 更新:2024-09-06 03:14:00
  • 最新章节:第63章
继续看书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作者“文盲写小说”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崇祯王承恩的经历展开,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大胆!”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响起,“李阁老应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仗着陛下重用就胡言乱语,休怪陛下无情。”李邦华毫不畏惧:“陛下,大明律有言,乱世用重典,王道杀伐震慑,法也!此时不用重典,何时用?”乾清宫针落可闻。李邦华的话已经不是指责了,而是质问。质问皇帝为什么不用重典!崇祯没有生气,反而淡淡......

《文章全文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精彩片段


方岳贡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这个办法确实有效,但浪费的银子将是一笔巨款。

李邦华看不下去了,他向前一步躬身施礼:“陛下不可,京师中的奸商见流贼将至运输不畅,纷纷抬高粮价,此乃不法之行为,按律应当予以惩治。用内帑的钱买高卖低看似体恤百姓,实则有...有助纣为虐之嫌。”

其余众人纷纷汗颜。

李邦华太硬气了,竟然当着皇上的面指责皇上助纣为虐。

当御史的时候就屡屡如此,没想到当了内阁首辅更硬气了。

“大胆!”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响起,“李阁老应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仗着陛下重用就胡言乱语,休怪陛下无情。”

李邦华毫不畏惧:“陛下,大明律有言,乱世用重典,王道杀伐震慑,法也!此时不用重典,何时用?”

乾清宫针落可闻。

李邦华的话已经不是指责了,而是质问。

质问皇帝为什么不用重典!

崇祯没有生气,反而淡淡一笑:“李阁老怎知我没用重典?”

“可是...”

“朕如果用重典惩治那些商人,一旦消息传出去,还会有商人往京师运粮吗?”

“就算有,运送的数量有之前的几成?”

“京师百万民众每天吃掉的粮食多达上万石,流贼将至,应该广积粮。商人为了暴利,肯定会加速运粮,此举正合朕意。”

“至于银子...,范景文管着京师三大营,只要不让那些商人把银子运出去,朕就有办法将银子拿回来。”

方岳贡和李邦华对视一眼,纷纷汗颜。两人立刻下跪,先是向崇祯请罪,随后领旨谢恩。

“邱瑜!”崇祯将目光看向这位吏部尚书。

“臣在。”

“你说的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普遍吗?”

“回陛下,占京卿总数的三四成。若是人少,臣也不会向陛下请示,早就联合都察院弹劾了。”

崇祯长吸一口气,点点头。

这件事很棘手。

官员们这么做无非是两种心态。

一,京师守不住了,继续做那些事没有什么意义,不如摆烂。

二,只有消极怠工,才能确保京师守不住。这样他们才能送走旧皇帝,迎来新皇帝。

第一种心态的官员还好,属于骑墙派。没有忠心,更谈不上爱国。虽然没干好事,但也没干坏事。

第二种心态的官员最可恨,身在大明心在顺/满清。专门做坏事,扰乱朝堂,搞乱朝政。使政令不通,百姓不满。

既然如此,必须给这帮大明打工人上强度了!

“其他人先出去等待。”

等所有人离开,殿门关闭后崇祯才低声说道:“邱瑜,你将消极怠工的官员名单整理成册,以升迁为诱饵,让他们每人每天清晨写一份工作计划,将这一天打算做的事全部写下来。”

“晚上写工作总结,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完成的在上面画个圈,未完成的要写上未完成的原因。”

“写完后将这份工作计划和总结交给你,你再进行求证考核。”

“胡编乱写的,不写计划和总结的,所做的事情与职位不符的,全部上书罢免。”

“听懂了吗?”

邱瑜站在原地愣了得有三分钟,他扭动僵硬的脖子,缓缓开口道:“陛下...臣没听懂。”

崇祯没有意外。

一个封建王朝的二品大员,肯定无法理解每日工作计划、总结,还有KPI这种东西。

他花了将近十分钟才把这些东西全部讲明白。

邱瑜听懂后震惊不已:“陛下此法无比精妙,实乃考核官员的一大利器!臣以为应当推广。”


“还有,朕问你,凶手是谁?”


王庭梅机械似的回答道:“是流贼。”

“那告诉那些学生,凶手是流贼!流贼就藏在京师百万民众之中,仅靠顺天府衙这些人是抓不住的。”

“他们手中有笔,鼻子下有嘴,让他们用笔写,用嘴说!写给京师百万民众看,说给京师老百姓们听!把流贼残忍无情的一面全都展现出来,只有百姓们看到了真相,才会抵触流贼,恨流贼,发自内心的想抓流贼!”

“抓住了流贼,就是抓住了凶手。”

“剩下的,还用朕多说吗?”

王庭梅跪在地上怔了一会,磕头谢恩后急匆匆离去。

四位阁臣,外加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提督。

纷纷对崇祯侧目!

皇上太懂了!

尤其是李若琏,对崇祯的崇拜已经到了极点。

打发走王庭梅,李邦华立刻说道:“陛下,李自成大军已于昨晚到达居庸关下,今日开始攻打关隘。定西伯唐通死守不出,根据储备的箭矢火药推算,最多能守五日。”

“嗯,比朕预想的要好。”

“陛下,流贼将至,城中米面价格飞涨,百姓们快吃不起饭了。”户部尚书方岳贡说道。

“陛下!”方岳贡刚说完,吏部尚书邱瑜站了出来,“臣自领吏部尚书职以来,暗地里考察百官。有些官员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导致政令不通,朝廷运行不畅,臣请陛下严惩。”

说罢,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题本,递给了王承恩。

紧接着工部尚书范景文拱手说道:“陛下,最近工部多位匠人临时告归(请假),似有人从中作梗,求陛下派锦衣卫调查。”

四位阁臣,说了四件棘手的事。

崇祯丝毫不慌的站了起来,面带微笑。

历史上的崇祯或许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他可以。

数理化,史地政,还有番邦外语他都懂!

“李阁老拟旨,三五日后让唐通伺机撤回京师,回来前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哪怕一粒米也不能给流贼留下!”

“陛下...圣旨...内阁没问题,都察院怕是不会署名。”

崇祯愣了,李邦华是从都察院出来的,方岳贡也曾在都察院任左副都御史,内阁两位阁臣竟然搞不定都察院?

没有都察院的署名,这份圣旨就不成立,就算强行盖章发出也没有法律效力。

“为何?”

乾清宫比外面的温度高,热的李邦华浑身冒汗,他拿出手帕一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一边说:“今天内阁收到都察院两位御史的题本,弹劾定西伯唐通怯敌不敢出战,有损大明威名。”

啪!

崇祯猛地一拍桌子,气的想骂人。

这也太扯淡了!

该不该迎敌,是否迎敌,什么时候迎敌是由领兵的武将说了算。

御史们算个屁!

唐通和居庸关的守军加起来只有一万人,李自成十多万,怎么打?

就算是十万个馒头,唐通也得吃两天才能吃完。

但凡有点脑子的也知道唯有死守才能拒敌。

“听李阁老的意思,都察院的御史们不但不会在圣旨上署名,甚至想让唐通出关迎战?”

“是,陛下。”

“好,内阁只管拟旨。王之心一会给都察院那边带个话,想让唐通出关迎战的人来一趟乾清宫,朕封他为定南伯,让他带两千人去迎战刘芳亮。”

“不敢去的就老老实实在圣旨上署名。”

李邦华眨了眨眼睛,领旨退后。

“方岳贡,米面价格涨了多少?”

“三成,目前还有上涨的趋势。”

“无妨,户部管着京仓和通州仓,朕从内帑给你们户部拨银五十万两,买高卖低,以抑粮价。”


锦衣卫百户王世德躬抱拳拱手:“末将在!”


“你带五百锦衣卫与张容一起将此人拿下,他若逃跑你们不必追赶,即刻回援。”

“遵命。”

“汪学海。”

“在。”东厂太监王学海拨马出列。

“你带二百厂卫将那伙与步兵缠斗的流贼尽数斩杀。”

“遵命。”

张容带着王世德再一次发起冲锋,王学海带着二百人支援步兵,刘文耀则带着一百人打扫战场。

说是打扫战场其实就是补刀。

救治伤员,补刀敌人。

果毅将军张能见明军追来,立刻就跑。

就算明军不追他也会撤退,连日奔波人困马乏,早已是强弩之末。

再战斗下去必将全军覆没。

且此地属于明军势力范围,孤军深入已是大忌,决不能就留。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活捉明太子。

既然明太子朱慈烺不在这里,他们也就没必要继续打下去。

随着张能的离开,战场上的流贼逐渐放弃了抵抗,纷纷扔下武器打算投降。

刘文耀来到一个投降的士兵面前,面无表情的问道:“此次前来你们何人带队?”

“是...是果毅将军张能。”

“哦,砍了!”刘文耀得到答案后一声令下,将所有流贼士兵全部斩首。

他们都是流贼死忠,放了也会想办法回到流贼队伍之中。

尤其是这些人手上沾满了明军的鲜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杀完俘虏后,刘文耀请点人数。

这一战伤亡惨重。

一千锦衣卫死二百八十四人,伤一百七十六人。

一千厂卫死了三百七十一人,伤八十九人。

伤亡最严重的是天津守军,他们一千人死了七百五十二人,剩下的几乎人人带伤。

看着死伤惨重的守军,天津巡抚冯元飏泪如雨下:“造孽啊,造孽!”

刘文耀在心中默算之后吩咐道:“锦衣卫东厂与我一起护送太子车驾前往直沽,天津守军伤亡惨重,返回驻地修整。”

“你们当中官职最高的是谁?”

一个浑身是血的人站起来看了看,开口说道:“末将任把总一职。”

刘文耀点点头,说道:“我给你留下两车银子,虽然不多却也能兑现我的承诺。你们即刻启程回到驻地,休养生息。回去后将人名册递给骆养性(锦衣卫前指挥使,现任天津总督一职),到了南京我向陛下请旨,论功请赏,并将战死将士的名字刻在忠烈祠内。”

浑身是血的把总眼睛瞬间湿润,他单膝下跪:“末将遵命。”

“启程!”

刘文耀带着一千多锦衣卫收拢队伍,重新启程。

在流贼的追杀之下,南迁队伍损失不轻。

朝臣、勋贵皆有伤亡,路上啼哭之声不绝于耳。

有几个勋贵看到刘文耀后破口大骂:“刘文耀,你不得好死!流贼追来时你不在后面阻挡,反而将我等抛在最后吸引流贼,到了南京饶不了你!”

刘文耀面带歉意:“宣城伯莫要生气,幸亏你们的金银挡路,否则流贼不会乱阵型,我们也无法取胜,到了之后我给诸位给论功请赏!”

“放屁!放你娘的屁!”宣城伯卫时春大怒,“流贼还未追来时你就带着锦衣卫、厂卫跑没影了,哪来的侥幸取胜?分明是他们杀够了!”

“还有,太子呢?你奉命保护太子安全,我可是亲眼看到你抛下太子的鹤驭逃跑的。”

提到太子,一行人终于找到攻击刘文耀的理由了。

此行的目的是护送太子,如果太子出了意外,他们完全有理由将刘文耀革职查办。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表面上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至于心里嘛...崇祯不想猜,也猜不透。


李副将说的办法的确可行。

流贼补给三分买,七分抢!只要把源头掐断,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人,实际是钱粮。

正因为没了钱粮,历史上的崇祯才会一败涂地!

户部尚书方岳贡站出来摇头:“李副将此计不妥!”

“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李副将撇了一眼方岳贡,问道:“方尚书,咱们朝廷招募一个士兵需要多少钱?”

“目前是年轻力壮者四两,其他人三两。”

“那你知道流贼招募士兵需要多少钱吗?”

方岳贡捋着胡须认真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二两?一两?还是一文不用?”

李副将冷笑一声,“岂止一文不花!他们每到一处,如果缺少兵源,便将百姓的钱粮抢走。百姓没了钱粮无法生存,为了活计只能加入。”

“这就是流贼怎么杀也杀不完的原因!”

方岳贡愣了下,随即反问:“难道他们就不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吗?”

“出工不出力?呵!”李副将再次冷笑,“你以为流贼攻城是让士兵攻城吗?根本不是!”

“他们拿着刀剑驱赶百姓,让老百姓走在前面当活靶子。此时百姓转身逃跑会立刻被处死,向前冲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等大炮,火铳放过一轮等待装药的间隙,后面的士兵才会冲锋!”

方岳贡脸色很是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嘴里喊着均田免粮的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

“百...百姓们,不恨他吗?”

“恨啊!当然恨!”李副将话锋一转,悠悠说道:“每攻下一城,被驱赶的百姓便可成为所谓的“闯军”,下一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驱赶百姓的士兵。”

“换做是你,你会恨吗?你不会,因为你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你会把之前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到别人身上!”

方岳贡再也忍不住了,他又气又恼的大声喊道:“荒唐!简直荒唐!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百姓?”

“陛下,臣恳请陛下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的城中,免遭流贼之害。”

此言一出,李副将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

能言善辩的户部尚书、内阁阁臣,竟然被自己这种大老粗说服了!

这种感觉太爽了!

他笑着对方岳贡说道:“方尚书,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方岳贡瞪大了眼睛:“你...”

明朝文臣武将本就不和,崇祯见李副将和方岳贡的矛盾要升级,连忙出声制止:“好了,不要吵了。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没必要占嘴上的便宜。”

“朕觉得李副将的办法有可取之处,方圆百里范围确实大了些,方圆五十里应该差不多。”

“至于方尚书担心的民变...问题不大,给所有迁徙的百姓发放银子,数量由户部定。别太少,也别太多。”

方岳贡嘴角抽了抽:“陛下,国库...”

“银子不用担心,朕来解决!”崇祯淡淡的说道。

时间倒退三天,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但今日不同以往,抄家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有些不敢相信。

先是从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银子。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黄蜚好不容易明亮的眼睛再次黯淡下去。


完了,没辙了。

等等...

黄蜚的双眼重新燃起了希望:“刘都督,既然刘泽清早晚要与太子殿下见面,让殿下身藏利器,到时候趁其不备进行偷袭怎么样?”

刘文耀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对朱慈烺拱手施礼:“麻烦太子殿下与臣演练一番。”

朱慈烺点点头,站起身。

刘文耀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把折扇,递到朱慈烺手中。

对他说道:“太子殿下,现在臣就是刘泽清,您还是太子。现在臣向您施礼,您想办法一刀杀了我。”

朱慈烺点头接过折扇。

在刘文耀单膝下跪的瞬间,朱慈烺拿着折扇的手臂先是向后弯曲,随后蓄力向前猛刺。

刘文耀甚至没有用手格挡,身子轻轻一侧便躲过了攻击。

顺势抢过折扇,抵在了太子的脖子上。

黄蜚看罢顿时心灰意冷。

太慢了!

太子的动作在他眼里慢的出奇。

到时候非但刺杀不成,反而会解锁送货上门的成就。

不行,还是不行。

安排其他人刺杀也不现实,刘泽清知道自己的行为让朝廷不爽,对朝廷的人会处处设防。

不用多,只需安排十几个亲兵围在身旁,想偷袭也无从下手。

良久,一直没说话的朱慈烺发话了:“两位,我有一计,不知行不行?”

他已经从懵逼的状态中醒了过来。

之前躲在父皇的羽翼下,外面的风吹不进,雨淋不到。

以为大明江山像紫禁城的城墙那般坚固。

走出皇城离开京师,没了父皇的庇护,他终于意识到现实是多么残酷。

一路走来,路遇之人皆有菜蔬之色。更有饿殍载道易子而食的情况发生。

看惯了金银玉带的他瞬间被吓懵了。

本想找人开导一番,但左看右看之后选择了放弃。

他不能把自己柔弱的那边展现出来,否则会被朝臣和勋贵抓住弱电。

时间长了,他这个大明储君会被那些勋贵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此时此刻必须靠自己!

见太子发话,刘文耀和黄蜚立刻看向他,眼神恭敬。

“殿下请讲,臣等洗耳恭听。”

“离开京师前,父皇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天干地燥用火药!这一路我也没搞清楚是什么意思,现在好像明白了。”

......

午夜。

铁门关的守卒发现有一道亮光从远处快速逼近。

守卒不敢怠慢,急忙将同伴喊醒,躲在垛口后仔细观察。

随着灯光渐近,守卒发现是一个骑马的人手里拿着一盏气死风灯。

借着灯光可以看到此人穿着明军制式的盔甲。

眼看来人接近城门,一个守卒张弓搭箭并喊道:“来人止步,再往前就射箭了!”

骑马人勒住缰绳,战马停止前进。

“别射箭,自己人!在下张远,是山东总兵刘泽清刘大人的属下,奉旨来铁门关护送太子殿下去往南京。”

“这是刘总兵的公文!”说着,张远伸手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拼命挥舞。

(PS:明代公文名称特别多,为了方便阅读以公文代替。)

城墙上的守卒见状迟疑片刻后大喊:“将公文放入篮中,随后退到二十步外。”

随后,守卒将一个篮子用绳子绑好,将篮子沿着城墙下放。等张远将公文放到篮子里面后,拽着绳子往上提。

张远后退二十步的同时,开始对铁门关进行侦查。

城墙上的守卒比往常多,旌旗也多了不少。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目,但凭感觉不是原来的守军,大概率是太子带来的人。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安排完这些后,崇祯开始复盘计划。

太子去南京是朝堂上商议好的事,就算内阁和六部没换人,这道圣旨也会顺利下发。

水师总兵黄蜚是忠君派,自幼在辽东跟随舅舅黄龙抵抗建奴,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率军南下驻守镇江。弘光帝死后他誓不投降,率水师再次南下进入舟山,辅佐隆武皇帝。最后兵败自杀未遂,被清军杀害。

崇祯相信,黄蜚肯定会按照他的旨意办事。

唯一的变数是刘泽清。

此人生性狡诈,万一他不上当,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想了想,说道:“王承恩,发给刘泽清和黄蜚的圣旨都加一句话,拖欠的军饷已交于太子,届时太子会替朝廷补发军饷。”

明军缺钱,不止刘泽清,大明所有军队都缺钱。以太子和军饷为诱饵,对方即便不去南京会前往铁门关领取军饷。

如此一来,变数就成了定数。

“去吧,让内阁即刻拟旨,顺便把李若琏喊过来。”

“遵旨。”

不多时,一身大红朝服的李若琏满怀期待的来到偏殿。

吴梦明和王之心都被负以重任,也该轮到他了。

明朝锦衣卫并非人人都有飞鱼服,飞鱼服也不是锦衣卫的常服。

比飞鱼服尊贵的还有蟒服,斗牛服,他们都来自皇帝的赏赐,被赏赐的人可以是文官,也可以是武将。

总体来说是一种荣誉,清朝的黄马褂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李若琏是崇祯元年武进士,此时已年近四十。虽人到中年,体型却保持的非常好,脸颊消瘦,双目炯炯有神。他脚步轻快,三步并作两步,很快来到崇祯面前。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参见陛下。”

“起来吧。”崇祯仔细打量对方一番后问道:“京师三千锦衣卫,战力如何?”

李若琏面沉似水的思忖片刻后说道:“陛下,锦衣卫早已是徒有虚名了。锦衣卫内部普遍的吃空饷,莫说监察百官,就是与普通士卒对战都不一定打得过。”

“吴指挥使对东厂言听计从,锦衣卫处处受东厂辖制。再加上欠饷严重,臣手下有本事的人早就寻了其他出路。剩下的要么老弱病残,去别的地方也没活路,不如在锦衣卫待着最起码还有口饭吃。要么混日子,混一天是一天。”

崇祯对李若琏的话没有任何意外。

但凡锦衣卫还有一战之力,大明朝也不会亡的那么快。

“锦衣卫都会使火器吧?”

“回陛下,锦衣卫每年都有考核,火器,弓弩,近战,骑马是必考项,虽然成绩造假做不到精通,但熟练使用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就好!

崇祯松了口气,锦衣卫再差也比三大营的人强。

“锦衣卫内部的事先放一下,朕有个关于流贼的问题。朕听说流贼有一首诗,你可知道诗的内容?”

李若琏沉吟片刻,“陛下,臣不敢念。”

“无妨,朕想知道。”

“是,”得到崇祯的允许后,李若琏才小心翼翼的念道: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崇祯跟着李若琏念了一遍,又在心里默念几遍。

稍微熟悉后,崇祯问:“李若琏,朕把这首诗改一下,传遍京师最快需要多久?”

“改诗?”李若琏挠着脑袋有点迷糊。陛下怎么了?流贼的诗是禁诗,能改成什么样?

不过作为臣子,他没有多问。锦衣卫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形形色z色各种人都有。

想了想回答道:“如果郎朗顺口,最快需两日。”

“好!你拿笔记一下,朕现在就给你改,前面不要,直接从后面改。”

李若琏不敢怠慢,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记录。

随身携带纸笔是锦衣卫的老传统了,这一点他从没忘记过。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崇祯刚说了一句,李若琏差点跪下。如果不是在皇宫,他有十足的理由怀疑皇帝是假的。

这哪是改诗,分明是替流贼搞宣传!

“陛下,这...这不妥吧?”李若琏不敢不问,也不敢多问。

“别急,后面改了。”

“杀儿子,抢婆娘,房子粮食全烧光。”

“来得快,走的忙,留下一地好二郎!”

“不种地,不垦荒,来年全家泪汪汪。”

“就这些吧。”崇祯自己念了几遍,词和韵都顺口,“马上安排人在京师传唱。”

“遵旨!”

李若琏刚要施礼告辞,却见崇祯站了起来。

只见崇祯穿着打补丁的龙袍,慢悠悠的走到李若琏身边,正打算低语几句,却发现李若琏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

李若琏压力很大。

他搞不懂崇祯皇帝离自己这么近是要干什么。

虽然皇帝一句话也没说,但是那股帝王之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李若琏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的说道:“陛...陛下,臣惶恐。”

“不要惶恐,朕还有两件大事要交给你。”

“请陛下吩咐。”

“第一件事是保护好内阁的人,尤其是今日朝堂上朕提拔的那些人,有问题吗?”

放在平时李若琏绝对毫不犹豫的答应,但今天压力太大了,他努力回忆着朝堂上发生的一切,片刻后才说道:“陛下,没有问题。”

“好,出了问题拿你是问。第二件事比较棘手,朕思来想去也就你能胜任。”

李若琏心中的恐惧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来了,终于来了。

陛下要给我安排一件棘手的事。

黄天在上,我李某人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陛下,臣是武进士出身,虽然年近四十,身上的功夫却没落下。只要陛下一声吩咐,莫说刀山火海,就是十八层地域臣也毫不犹豫的跳进去。”

“好,很好,非常好!”崇祯高兴的夸赞起来。

他要的就是这份忠心和勇气。

“不知陛下所为何事?”

“刺杀一个人。”

“不知是何人?”

“是朕。”

“嗯?”李若琏以为自己的耳朵坏了,他抓了下耳朵再次问道:“陛下恕罪,臣刚才没听清。”

“朕让你刺杀朕!”

“啊!”李若琏如遭雷击,他不可置信的抬起头看向崇祯,看清对方的那张脸后,身体向后一仰整个人摔倒在地上。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都回衙门各司其职吧,王承恩,宣李若琏觐见。”

李邦华带头施礼后退出暖阁。

李若琏早就在外面等着了。

他急匆匆走进殿门,君臣之礼后见左右没人低声说道:“陛下,臣不辱使命。”

“嗯,干的不错。”

李若琏激动的再次施礼谢恩,站起身后向前迈了一小步,再次低声说道:“陛下,臣此次共收获现银四万两,其余家产折银约二十万两。钱太多了,臣惶恐...”

李若琏也没想到能收获这么多钱,如果不是提前预备了马车,光凭人绝对搬不完。

好在昨夜狂风大作,再加上京师戒严和他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这才悄无声息的离开现场。

“银子你自己留着吧,以后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就当朕提前给你的。至于东西,也留着,追查凶手的时候用得到。”

崇祯说的大方,实际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有一天东窗事发,他完全可以把锅甩到李若琏身上。

人是他杀的,钱是他花的,和我崇祯有鸡毛关系?

李若琏感动得不行,再次跪地谢恩。

不等他站起身,崇祯的旨意就到了:“朕遇刺的案子,陈演和光时亨灭门的案子都由你来负责,限你一日内破案。”

李若琏有点蒙。

皇帝的意思是:自己查自己?

简直闻所未闻!

李若琏皱着眉想了一会,试探性的问:“陛下心中可有怀疑之人?”

崇祯笑了笑,“有,成国公朱纯臣的嫌疑最大;其次是流贼,建奴在京中的细作。”

“至于是谁,你们一查便知。”

李若琏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臣告退。”

崇祯简单吃完早饭后想起一件事,吩咐王承恩:“摆驾坤宁宫。”

坤宁宫是周皇后的寝宫,又称“中宫。”

周皇后对崇祯的到来有些诧异,平日里这个时间陛下不是在上朝就是在处理奏本。

来坤宁宫做什么?

难道...

周皇后看着天边初升的太阳,脸色顿时一片绯红。

“臣妾给陛下请安!”周皇后一袭白衣,迈着典雅的步伐来到崇祯面前,施后宫礼。

周皇后虽然已经三十三岁,但浑身皮肤光洁嫩白,堪称玉体。

崇祯看着眼前的美人,心中的疲惫瞬间消散。他屏退左右,抓着周皇后柔软温热的小手坐到暖榻上。

周皇后脸色潮红,有些不知所措。

虽是老夫老妻,但崇祯很少这般认真端详她。

“嘉定伯的事,梓童知道了吧?”

周皇后浑身一震...

崇祯昨夜明抢的行为早已传遍了后宫,而且抢的第一个人就是国丈大人!

周皇后轻点下巴:“陛下,臣妾有所耳闻。”

“你会怪朕吗?”

“陛下乃一国之君,需高瞻远瞩,臣妾没有资格谈论陛下所作所为。”

“你是天下之母,六宫之主,更是朕的结发妻子,与朕说几句真心话又有何妨?”

周皇后双目如水,低着头想了想:“嘉定伯乃臣妾家父,更应起到带头的作用。”

崇祯摸着周皇后的秀发,很是欣慰。

他站起身拿起一张邸报问道:“梓童,你文笔如何?”

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这个称呼最早从宋朝开始。明代的邸报并不面向百姓,而是朝廷内部的报纸,只在官员之间传阅。

有些商人会花钱从官员处买报纸,以了解朝廷信息。

周皇后低着头,有些愧色:“臣妾虽读书识字,文笔却不怎么样。”

“那就妥了!”

妥了?

周皇后有点蒙,最近皇上的做事风格与原来完全不一样,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见王之心还要继续表忠心,崇祯微笑打断:“朕没有吓唬你,说的是真心话。现如今的朝廷,还有几个办实事的?”


“朕不怕花钱,只要能给朕办实事,花多少钱都可以。”

王之心一脸懵逼的跪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崇祯可是皇帝啊!面对自己这种贪墨的行为不但不制止,反而要和他九一分成。

这是皇帝干的事?

崇祯不在乎王之心的看法。

他刚才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个想法需要大量的银子。

王之心的长处是敛财和敲诈勒索心选择对象不是朝中大臣就是勋贵宗室,这些钱不要白不要。

而且九一分成,不用参与经营,出了事他背锅,何乐而不为?

“去吧,朕乏了。”

王之心像做梦一样来到乾清宫外,看着漫天星空,他狠狠的抽了自己一巴掌。

剧烈的疼痛感让他意识到刚才不是梦!

他捂着红肿的脸,嘴角一咧,笑了。

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抢钱了!

打发走王之心后崇祯直接去往坤宁宫,吃饭,睡觉,打豆豆!

......

清晨,皇极殿。

崇祯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看向众臣。

明朝早朝有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接见入京离京人员。鸿胪寺官员率先出班,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恩的官员,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过的。皇帝如果选择召见,那么这些人便需要入殿觐见;如果皇帝不见,那么便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后自行离去。如果有他国来使,皇帝是必然要接见的。

第二部分:处理边关紧急要务。

第三部分:处理一般朝政要务。按照惯例,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皆预咳一声”,这被称为“打扫”,这其实也有打招呼的意思在里面,从而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混乱和尴尬。

第四部分:处理失仪官员。奏事完毕之后,御史和鸿胪寺官员便先后出班,奏报早朝期间的官员失仪情况,然后一律进行惩处。

崇祯直接跳过了第一个环节,吩咐兵部尚书是否有边关急报。

李邦华轻咳一声出班:“陛下,今晨有三封急报。”

“流贼刘芳亮派出一支两千人的轻骑,朝天津方向行进,似是追击太子。”

“第二封急报来自居庸关,李自成主力先锋已到居庸关下,定西伯唐通死守不战。”

“第三封急报来自辽东,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奉旨勤王,所部预计十六日到达山海关(明朝叫山海卫,以后统称为山海关)。”

崇祯看向众臣:“诸位可有话说?”

内阁首辅李邦华出班说道:“陛下,太子已离京一日一夜,刘芳亮定然追不上他。当务之急是关注刘芳亮主力大军,一旦发现他们朝居庸关方向行进,应立刻派兵阻截,否则唐通和居庸关不保。”

李邦华所说的正是崇祯担心的。

问题是京师本就缺兵少将,谁去挡住刘芳亮的几万大军?

如果能挡住,他召见唐通的时候也不会给出那道逃跑的旨意。

李邦华说完后,朝堂安静下来。

所有官员仿佛产生了默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李邦华扫视着身后的朝臣,双目血红。

这些人...不配为臣。

崇祯淡淡一笑:“无妨,如果刘芳亮进攻居庸关,唐通会按照朕的意思弃关回京,协助守城。”

李邦华无奈的继续说道:“关宁军虽然行进缓慢,但肯定能在流贼攻城前抵达京师。”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