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作者“文盲写小说”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崇祯唐通,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凯旋!”“凯旋!”李左翻身上马,在众人的呐喊声中,催动战马。随着夕阳西下,李左一行人慢慢消失在傍晚的昏暗之中。“庞子晋。”“臣在。”勇卫营参将庞子晋急忙上前一步。“你们勇卫营和京师三大营多长时间没吃肉了?”庞子晋想了想,“回陛下,忘了。”崇祯苦笑一声。也......
《精品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精彩片段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看点十足。《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本连载中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511章 封地与分地,已经写了1052402字,喜欢看穿越、历史、历史古代、 而且是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书友评价
情节跌宕起伏,非常生动,值得追捧
书写的确实很好,不像其他的穿越小说胡编乱造,本书中很多环节都是有历史人物在,合乎情理,合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期待每天能否多更新?为作者持续点赞👍👍👍👍👍👍👍👍👍👍👍👍👍👍👍👍👍👍👍👍👍👍👍👍👍👍👍👍👍👍👍👍👍👍👍👍👍👍👍👍👍👍👍👍👍👍👍👍👍👍👍👍👍👍👍👍👍👍👍👍👍👍👍👍👍👍👍👍👍👍👍👍👍👍👍👍👍👍👍👍👍👍👍👍👍👍👍👍👍👍👍👍👍👍👍👍👍👍👍👍
太短啦太短啦 真怕追到弃坑 太难受了
热门章节
第329章 用朝廷的钱,补孔府的亏空
第330章 南京
第331章 马士英
第332章 史可法
第333章 复社
作品试读
崇祯皱着眉摇头,李左对敌我形势的判断出了大问题。
首先刘芳亮麾下的骑兵大部分是投降的明军,无论是骑兵个人战斗力,还是战马的速度耐力都很强。
其次,他不一定跑的过那些降兵。
他纠正道:“马是同样的马,朕的骑兵提前准备好以逸待劳,你们长途跋涉,结果还用说吗?”
“就算你的马耐力好,朕给每个骑兵配两匹马,难道还追不上你们?”
“都是骑兵,都善骑射,你们以少战多能有几成胜算?”
“朕给你的任务是袭扰敌军,不要产生伤亡,你做到了哪一点?”
听到这,李左的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虽然只是推演,但结果很明显。
他败了,不但任务失败,而且全军覆没。
“请陛下赐教!”李左收起之前的态度,毕恭毕敬的问道。
“决不能偷袭对方大军,甚至看一眼都不行。”
“那臣...”
“射杀对方探马,遇到落单的就杀,遇到大部队就跑。每天不用多杀,杀几个就行。对方探马失踪后肯定会放缓行军速度,并派兵追查。此时你们便换个方向,继续射杀探马。”
“多则三四日,少则一两日立刻返回京师。三百人去,三百人回,记住了吗?”
李左神色一禀,单膝下跪:“陛下,臣领旨。”
看着三百勇卫营挺拔的身姿,崇祯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他后退一步看向所有人,大声问道:“你们都是朕的亲军,此次出征意义非凡。若是能拖上敌军一两日,京师的城防便能稳固一些。若是拖上三四日,便能让城防稳固三四分。”
“能不能完成任务?”
“能!”三百勇卫营将士齐声高呼。
“好!朕身为天子,不能与你们一起战场杀敌,待你们凯旋归来,朕与你们饮酒庆功!”
锵的一声,崇祯伸手拔出腰间的佩剑,长剑指向天空!
“勇卫营,出征!”
呜——
皇城的城墙上响起了悲壮的号角声。
三百对四万!
虽不是两军对垒,但这份勇气可嘉!
留守的勇卫营将士整齐的站在城墙上,目光远眺。随着一声大喊,所有人同时拔出武器,像崇祯一样将武器指向天空。
他们既是兄弟,也是战友。
每一次出征,都是抱着必胜的决心!
这次也一样!
“兄弟们,凯旋!”
“凯旋!”
李左翻身上马,在众人的呐喊声中,催动战马。
随着夕阳西下,李左一行人慢慢消失在傍晚的昏暗之中。
“庞子晋。”
“臣在。”勇卫营参将庞子晋急忙上前一步。
“你们勇卫营和京师三大营多长时间没吃肉了?”
庞子晋想了想,“回陛下,忘了。”
崇祯苦笑一声。
也是。
朝廷那点粮饷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钱买肉吃。
“王承恩?”
“臣在。”
“拟旨,明天让范景文派两千人出城,去南苑将里面所有的猎物都给朕抓回来。能抓活的就抓活的,抓不了活的就打死带回来。”
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猎场,里面草木繁茂,禽兽、麋鹿聚集。虽然隆庆年间里面就已经衰败,但该有的猎物还是有的。
“朕要请大明的将士们吃肉,喝汤。”
“臣,领旨!”
王承恩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领旨后飞也似的跑向内阁。
日落星稀,明月初起。
崇祯盘算着时间,看着天边的月亮喃喃自语:“太子这会应该准备动手了吧?”
入夜,铁门关。
铁门关濒临渤海,盛产食盐,再加上是大清河入海口,水位深便于船只停泊,导致商船往来频繁。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文盲写小说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佚名,《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本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 的标签为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并且是穿越、历史、历史古代、类型连载中,最新章节第511章 封地与分地,写了1052402字!
书友评价
太短啦太短啦 真怕追到弃坑 太难受了
大家努力把这本书顶起来,好书不该沉默,作者很用心,就是更新的慢了点[奸笑][奸笑][奸笑][奸笑]
恨不得十几章章写一场战争咋的 是赢不了啊还是准备打到你登月球了 既定的结局适当写几笔就行了非得事无巨细的描写每一个人 你也是凭想象写的 写的越多越脱离现实 强行加戏煽情 水死得了
热门章节
第244章 全军出击
第245章 骑兵参战
第246章 诱敌反攻
第247章 围歼遏必隆
第248章 敌疲我打
作品试读
“遵旨!请陛下移驾到旁边军器局的院子,按规矩仓库附近不能有火。”
等崇祯在来到军器局后锦衣卫早已清场,现场除了范景文、焦勖和汤若望以外,再无其他官员。
军器局测试火器威力的院子很大,远处的地面上扎着木桩,再往远处种着密密麻麻的树木。有的小树上面绑着木板,有的扎着草人,草人身上穿着各式各样的盔甲。
工部不仅制作火器,还负责制作防具。
颇有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思。
火器依次摆放,只等点火测试。
得到崇祯的示意后,王承恩安排随行的锦衣卫开始测试火器。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测试火器的工作继续由锦衣卫来完成。
轰!轰!轰!爆炸声不断。
各种各样的火器被依次点燃,整个军器局院子瞬间被烟雾笼罩...。
看着木桩上被洞穿的铁甲和木板,范景文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放眼整个大明,只有他工部的火器能称最强。
“不知火器的威力是否符合陛下的预期?”
崇祯直摇头,“不够!”
范景文嘴角抽了抽,这些已经是大明的家底了,陛下还想要什么?
他低着头问道:“陛下,臣不明白。”
崇祯反问:“如果流贼攻城,你用哪些火器应对?”
“远处用火炮,近些用鸟铳和佛朗机铳、弓弩,再近可以用火铳,滚木礌石。”
“如果敌人冲锋到城墙之下,火炮和佛朗机笨重,无法调转炮口朝下发射,能用的火器还有哪些?”
范景文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火枪,火铳,手铳足矣。”
“你敢保证工部的火枪和火铳,能穿透流贼身上的重甲和手里的厚盾?”
“不...不敢保证。”
崇祯冷哼一声。
他看火器不是为了听个响,而是根据他们的实际使用效果,考虑如何在守城战中发挥最大威力。
以明军现在的火器,没法守城。
三大营的老弱病残虽然战力低,但好歹会使用火器。
招募来的新兵蛋子就算能学会使用火器,也无法在短期内熟练使用。
稍有不慎误伤友军。
误伤人还好,一旦失误击中火药箱,后果不堪设想。
范景文见崇祯似有不悦,急忙问道:“陛下,库中还有一些被淘汰的老式火器,需要测试吗?”
“不用了。”崇祯挥手让焦勖和汤若望来到近前,低声问道:“你们工部能不能制作一批手雷?”
范景文一脸茫然的看向焦勖,焦勖同样茫然的看向汤若望,汤若望则懵逼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都不知道手雷是何物。
范景文搜肠刮肚的想了一会后毫无头绪,只好低声下问:“陛下,手雷是何物?”
“你们可以把手雷理解为大号爆竹,爆竹外面包裹一层铁皮或铁珠,爆炸后铁珠四溅,以此伤敌。就算敌人有重甲罩身铁珠无法穿破,爆炸的巨响也可以将敌人震成内伤。”
“朕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
三个人先是互相对视一眼,思考崇祯的想法是否可行。
爆竹能炸伤人。
每到过年,各地均有爆竹炸伤孩童的事出现。
不过想炸伤人得有两个前提。
一,爆竹距离人足够近。
二,威力足够大,如果对方有盔甲,爆竹火药的使用量将是惊人的。
范景文第一个反应过来,点了点头。
他饱读诗书,此时心中已有了手雷的雏形。
手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中期,那时的人们把火药制作成各种形状杀伤敌人。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在心里算了算。
三大营,五城兵马司,禁军,锦衣卫,东厂和唐通的欠饷,总共有九十多万银子的缺口。
不考虑吴三桂的话,他至少要准备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一部分作为赏银,一部分作为粮饷,剩下的募兵。
“王承恩,把户部和内帑的账册拿来!”崇祯吩咐道。
王承恩不敢怠慢,亲自把账本递到崇祯手中。
打开略显老旧的账册,崇祯一页一页的翻。越往后翻,速度越快,翻到最后一页时,崇祯突然生出一股邪火。
他啪的一声将账册扔到地上,坐在龙椅上咬牙切齿。
堂堂大明朝,国库存银竟然只有黄金三千两,白银一万两。
换算成银子加起来也就四万两!
四万!!!
在北京城随便找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抄家,抄出来的财产都不止四万。
他知道,自天启朝以来,国库一直亏空。
朝廷没钱,国家就会停摆。天启皇帝没办法,只能内帑的钱拿出来用。
好在天启皇帝有魏忠贤,他有办法搞钱。
结果呢?
崇祯上台后把魏忠贤砍了!
他糊涂啊!
魏忠贤也好,东林党也罢,无论谁当权都会贪污。
魏忠贤贪污的银子早晚是皇帝的,而那些东林党贪污的银子都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崇祯拿起内帑账册翻看。
国库存银四万两,内帑十六万两。
加起来二十万两银子。
怪不得历史上崇祯不敢南迁,他怕南迁的路上士兵们因为缺饷哗变!
看着冰冷的数字,崇祯的心也慢慢变冷。
他胸中的怒火慢慢凝聚,变成一把砍人的刀。
他握着刀柄,怒道:“平日里贪钱也就罢了,现在国库空虚,朝廷危在旦夕,他们竟然还敢贪!找死!”
旁边的吴梦明和王之心同时低下头,心里发虚。他们心里清楚,崇祯表面上是对着账册发火,实际是在警告他们。
崇祯看着他们二人的表现,内心稍感安慰,锦衣卫和东厂是他的刀,用刀前敲打一番,才能让刀更加锋利。
他话锋一转,说道:“朕记得,吴指挥使的儿子后天大婚,王承恩替朕准备一份贺礼。”
吴梦明顿时一愣,大明朝国事繁忙,流贼将至,日理万机的皇上竟然还惦记着他儿子的婚事。
“陛下,臣承受不起!”
“你是朕的左膀右臂,勿再推脱。”
“臣...谢万岁隆恩!”杀人不眨眼的吴梦明跪在地上,红了眼眶。
崇祯转头看向王之心:“王之心,你总领东厂,手下的太监们该管管了。”
王之心一脸茫然,他先是磕了一个头,随后谨慎的问道:“陛下,臣惶恐。”
“惶恐?只是惶恐吗?杜勋出自你的门下,塘报说他尽节了,可是据朕所知,他和王承胤投敌了!”
投敌?
王之心听罢脸色巨变,皇帝的话透露了两个消息。
一,杜勋投敌了。
二,陛下是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消息。
昨日宣府告破后,锦衣卫和东厂分别从自己的渠道得知,前尚膳监掌印太监杜勋尽节自杀。
他们都没查清消息竟然被皇帝查明了,这是一件让人听起来很恐怖的事。
难道皇帝还有其他情报组织?
王之心浑身一抖,伏在地上说道:“是臣管教失当,求陛下恕罪。”
崇祯狠狠盯着王之心,不说话。
王之心贪财,家产虽然比不上勋贵,相比其他人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崇祯不说话。
他在思考要不要换掉王之心和吴梦明。
东厂和锦衣卫是两把刀,杀人前需要打磨好。
但是...
一旦换人,东厂和锦衣卫内部将会乱一段时间。
换做平时没问题。
现在时间紧迫,无论大明还是他,都无法接受混乱带来的后果。
见崇祯不说话,王之心慌了:“臣失职,求万岁爷饶命。”
崇祯微微点头:“既然知罪,一会早朝的时候朕会给你将功赎过的机会。”
“谢万岁!”
“你们都是朕的臣子,有错改之,无则加冕。流贼将至,汝等应齐心协力帮朕御敌。”
“臣等遵命!”吴梦明和王之心同时叩首,唯独李若琏磕头时有些失落。
崇祯将他们的三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心中的计划逐渐成型。
吴孟明为人还算公正,但平日里做事不拿主意,看着东厂的菜碟下菜,东厂怎么干他就怎么干。
王之心能干事也敢干事,软肋也很明显:爱财如命。
李若琏为人忠诚,不贪财,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既然这样,吴梦明继续和王之心搭配,他们是皇帝的刀,是皇帝的枪。
李若琏藏在暗处,干脏活累活。
“吴梦明,一会朝会时,朕和百官的话你要一字不漏的记下来。如有错漏,治你的罪!”
“臣遵旨!”
吴梦明掏出纸笔,默默退到一旁。
不多时,王承恩走进偏殿,恭敬的说道:“皇爷,已将两万两银子交于定西伯唐通。”
“朕知道了。”
“左都御史李邦华在门外侯旨!”
“让他进来。”
“是。”
太监传完话,满头白发的左都御史李邦华迈步走进大殿。
脸颊干瘦,后背微驼,在老旧朝服的映衬下,给人一种随时都要嗝屁的感觉。
行叩拜之礼的同时,李邦华低着头两只眼睛在大殿内一番搜索。
当他看到吴梦明和王之心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坏了。
锦衣卫头子和东厂头子同时出现,准没好事。
李邦华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的说道:“臣李邦华奉旨面君。”
崇祯冷冷一笑:“李邦华,有人告发你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欺君罔上,你可知罪?”
李邦华抱拳拱手:“陛下,可有证据?”
“证据?你二十九岁入仕,现任左都御史一职,年俸禄不过百余两。你来告诉朕,万两家产从何而来?”
“既然证据确凿,就请陛下治罪!”李邦华毫不畏惧的说道。
他不否认贪污,但贪污一事不能怪他。
大明官员俸禄低,那点俸禄本就捉襟见肘。再加上崇祯登基以来国库空虚,朝廷时不时的缺饷缺俸禄,为了一家老小,就算清官也得靠贪污活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欲z望慢慢增长。
久而久之,大明官场贪腐之风盛行。
“治罪?呵呵!”崇祯冷笑一声,“你是左都御史,按照大明律,该当何罪?”
大明律...
提起这三个字,李邦华浑身一颤。
若是按照大明律,贪污六十两以上者扒掉人皮,在里面填满稻草,悬竿示众。
“臣...死罪!”李邦华心灰意冷,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他只希望吴梦明和王之心动手的时候轻一点,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
“哎!”崇祯长叹一声,“你没罪!”
没罪?李邦华有点懵。
“朕知道,若是不贪,你们一家老小都得饿死。归根结底是朕的错,让大明的朝臣吃不饱穿不暖。”
“万岁,臣惶恐,臣认罪,是臣的错,与万岁无关。”李邦华颤颤巍巍的说道。
他搞不懂崇祯要干什么,前一刻说他死罪,后一刻又说他没罪。
如此反复无常,肯定有什么阴谋。
“哎,过去的事既往不咎,希望你以后律己律人,为大明尽心尽力。”
李邦华咽了口唾沫,回过神后急忙磕头道谢:“谢万岁不杀之恩,臣愿效犬马之劳。”
崇祯想重用李邦华。
重用前须敲打一番,让他不要太过得意。
不过也仅仅是敲打。
李邦华不怕死,历史上他得知崇祯死后,留下“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三句话。
随后自杀殉国。
“王承恩,把冯元飏的信给李御史瞧一瞧。”
王承恩急忙密信递到李邦华手中。
李邦华看完后皱着眉,沉思不语。
“李御史,你怎么看?”崇祯问。
“臣以为,此乃中策。”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李若琏自知失态,急忙手忙脚乱的爬起来重新跪好,不停地磕头:“陛下恕罪,臣有失礼仪,求陛下恕罪,恕罪。”
“臣在锦衣卫任指挥同知一职,锦衣卫乃皇帝亲军,只效忠陛下一人。就算给臣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求陛下明察。”李若琏以为崇祯是在考验他,第一时间表明忠心。
“你想抗旨?”崇祯质问道。
“陛下,臣宁愿违抗圣命也不能做出如此不忠之事。”李若琏声音颤抖,语气却斩钉截铁不容反驳。
崇祯微微皱眉,他在脑海中快速思考对策,片刻后说道:“你不刺杀朕,朕怎么杀那帮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不杀那帮伪君子,钱从何来?”
“没有钱怎么拯救大明?”
“其中的厉害,你明白吗?”
见李若琏誓死不从,崇祯开始解释。
“朕让你刺杀只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朕以此为由戒严京师。抓凶手的任务自然而然的会落到你们锦衣卫手上,谁是凶手还不是你说了算?”
崇祯的一番话让李若琏茅塞顿开,他不由得暗暗佩服:计谋原来可以这样用。
“陛下,臣听懂了。但是臣不敢,陛下乃九五之尊,若臣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你不会真想杀了朕吧?”
李若琏急忙磕头:“臣不敢。”
“那就不会失手,你不用真的伤到朕,只需让人看到你行刺的场面就行。”
“臣恕难从命!”李若琏跪在地上还是不同意。
就算不是针对他的圈套,被人发现行刺皇帝可是大罪。
他抗命不遵最多砍头,行刺皇帝诛九族。
崇祯真的生气了,他猛地一拍龙椅,站起来说道:“朕是天子,守国门保社稷,死了又如何?”
“朕不怕死,怕的是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终日奔波流离失所。”
“流贼为什么剿不完?孙传庭说李自成有民心,什么是民心?”
“你说,什么是民心?”
李若琏不说话。
崇祯继续说道:“民心民心,饥饿时给他一口饭就能收获他的心。”
“朕要做的是收获全天下老百姓的民心,但是在此之前,朕得有足够的钱发饷,赈灾,免粮。”
“否则,大明朝将山河破碎。这天大的罪,你担得起吗?”崇祯见李若琏不敢接任务,一顶巨大的帽子扣了过去。
李若琏听罢头皮发麻,跪在地上久久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李若琏抬起头眼睛潮红一片:“陛下,臣领旨。”
呼...
崇祯再次松了口气。
“此事由你亲自去办,不能泄露任何风声。”
“臣,遵旨!”
李若琏施礼后迈着沉重的步伐朝外走去,每走一步心里便沉重一分。
压力太大了。
他也没想到锦衣卫竟然有行刺皇帝的差事,而且是皇帝亲自下达的差事。
看着李若琏远去的背影,崇祯问刚从内阁回来的王承恩:“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皇爷,现在巳时末刻,再过半个时辰才是去戊字库的时间。”
一个小时...来得及。
崇祯吩咐道:“王承恩,太子,永王,定王,周皇后和一众妃嫔去往乾清宫,朕有话说。”
“遵旨!”
朝堂的事暂时解决了,接下来要给大明寻找后路。
崇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守住北京城,现在能做的是给太子铺路,给大明指一条明路。
很快,乾清宫内人头攒动。
三位皇子,妃嫔内眷们你看我,我看你,猜测到将要发生什么。
正月初的时候,皇帝和内阁商量过南迁之事,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再加上崇祯反复无常的性格,没能成行。
今天召集众人,肯定是旧事重提
三位皇子和众妃嫔、公主向崇祯叩头之后分左右而立,大家心中七上八下,等待自己的命运。
所有人都知道留在京师很危险,去往南京才安全。
崇祯看着下面一帮熟悉的陌生人,稳了稳心神,开口道:“都坐下吧,今天只有亲人,没有君臣。”
乾清宫内没几个座位,众人不敢说话也不敢去座,只好依次席地而坐。
崇祯继续说道:“流贼犯境,势不可挡。王承恩总领九门提督,他说北京城大抵是守不住了。”
刚说完,安静的乾清宫顿时乱了起来。
大明有制,后宫不得干政,就是私下里议论都不行。她们虽然早已通过其他渠道得知北京城难守的消息,但这句话从崇祯帝嘴里说出来还是颇为震撼。
“肃静!”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将其他声音压了下去。
“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世人皆称天子守国门。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朱家人从不畏惧死亡,誓死也要守护华夏。”崇祯声音变得沉重。
“可流贼势大,京师难守!”
“所以朕怕啊!”
“怕天下大乱,黎民受苦!”
“怕建奴南下,百姓遭殃!”
“怕大明近三百年的基业毁在朕的手上!”
“朕不想当一个亡国之君,也不想让你们遭受亡国之苦。”
“权衡利弊,朕认为暂时南迁才是上上策。”
这些皇室成员沉默不语,京师就是家,他们不想离开这一方故土。可是继续待下去,温馨的家会变成冰冷的墓地。
这些坟墓会被流贼推倒,挖出。
本应被厚葬的尸体也会变成荒野上的枯骨。
一念至此,有些人轻声抽泣起来。哭泣好像能传染,眨眼间乾清宫内哭声一片。
崇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内心毫无波澜。
宗室尤其是皇室的人太过软弱无能了。
明末死于天灾人祸的百姓无数,皇室中人仅仅因为离家而哭泣,那些荒野上的坟茔,断桥下的枯骨,又有谁来替他们悲伤?
等众人情绪稳定,崇祯继续说道:“朕决定,太子、定王、永王去往应天府,六宫内眷,内臣百官除少数人随行外,其余人等与朕固守京师,等待勤王之师。”
“到应天府后,太子监国。”
“如果朕身死殉国,你便在应天府继位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