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事是抢钱!
今夜他要明目张胆的抢勋贵的钱!
只要把这些钱抢到手,军饷粮饷就都有了!
明朝勋贵有钱吗?
不但有,而且非常多。
历史上崇祯也考虑过向勋贵筹钱,不但没成功,甚至还死了一个儿子。
崇祯十一年朝廷缺钱,崇祯为了让勋贵捐钱,决定杀鸡给猴看。
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武清侯李国瑞。
大明第一代武清侯是万历皇帝的外公李伟,李国瑞是第三代武清侯。
从辈分上说是崇祯的表叔。
他在朝堂上没什么势力,却非常有钱。
崇祯让李国瑞捐钱他不但不捐,反而装穷。崇祯一气之下将他罢爵下狱,告诉他家人拿钱赎罪。
结果娇生惯养的李国瑞病死在狱中。
巧合的是,崇祯五岁的儿子朱慈焕也暴毙而亡。
传言他死时口喊九莲菩萨,说崇祯薄待外戚,将会让他的儿子全部早亡。
宫内传言在加上勋贵蛊惑,崇祯不敢继续向勋贵们要钱,并恢复了武清侯的爵位。
这种牛鬼蛇神的言论能唬住崇祯,却唬不住崇祯。
朱慈焕怎么死的?绝对是被人害死的!
他们害死朱慈焕无非是想告诉崇祯,他们的手可以伸进皇宫,能杀朱慈焕也能杀他!
回想起这些,崇祯冷漠的笑了。
既然勋贵不仁,就别怪他崇祯不义!
古人晚饭吃的早,天刚擦黑,周皇后便将亲手做好的饭菜送到了乾清宫。
“陛下,早些用膳吧。”周皇后一身白衣,在灯光下飘飘欲仙。
看的崇祯心潮澎湃。
说实话,他想立刻和这位美人同床共枕。但今夜不行,他必须坐镇皇宫,应对所有突发情况。
“皇后辛苦了,今夜不太平,你们要多加小心。”崇祯边吃边说。
周皇后眨了眨湿润的眼睛,“多谢陛下。”
吃饭完周皇后前脚刚走,王承恩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皇爷,懿安皇后求见。”
“懿安不收拾行李,求见朕做什么?”崇祯愣了下,没反应过来。
王承恩小声提醒:“皇爷您忘了,成国公与太康伯(懿安皇后父亲)是亲家。”
崇祯恍然大悟,太康伯的侄儿娶了成国公的小女儿,他们是亲上加亲。今天他派人抄成国公的家,懿安皇后肯定会来求情。
“快请!”崇祯不敢大意。
历史上朱由检能坐上皇帝宝座全靠懿安皇后。当时魏忠贤安排怀孕的宫女进宫冒充熹宗子嗣,是懿安皇后说服了明熹宗将皇位传弟。
这才有了崇祯一朝。
“臣妾见过陛下!”懿安皇后步履匆匆的来到乾清宫,朝崇祯施后宫礼。
她虽然是崇祯的皇嫂,但在皇家礼节上还是以臣妾自称。
“皇嫂免礼!朕怠慢了。王承恩,赐座!”
落座后,懿安皇后直接进入正题,“臣妾听闻陛下抄了成国公的家?”
崇祯无奈点头,“形势所迫,朝堂所迫。”
懿安张皇后皱着眉,脸色有些难看。
“陛下,成国公毕竟是一等公,在朝中势力不小,如果真的抄家砍头,大明的官场怕是要掀起一股巨浪。现在京师告急,正是用人之际,此时抄他的家,不怕引起朝臣不满吗?”
这句话像是兴师问罪,其他人若是敢这么说话早被砍头了。懿安皇后不同,她对崇祯的恩情比天还要大。
“皇嫂说的是,朕其实并不想抄他的家,只是朱纯臣忘了本!他富可敌国的财富来自皇家赏赐,现在朝廷缺钱,他不但不为国分忧,反而在朝堂上顶撞朕。”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周皇后一惊,以为崇祯要做肌肤之亲,虽然十多年夫妻,但是当着百十个来个宫女太监,做如此亲密的动作还是第一次。
她不敢反抗,白皙的脸蛋顿时一片潮红。
崇祯嘿嘿一笑,附在她耳旁说道:“梓童,借你头上的发簪一用。”
嗯?
周皇后的脸更红了。
国家危难之际,她竟然胡思乱想,该死该死!
崇祯缓缓从周皇后头上取下发簪,轻轻拍了下她的后背。
周皇后浑身一颤,不知道崇祯要干什么。
崇祯向王承恩递了个眼神,王承恩秒懂。
“小崽子们,抬起你们的头,皇爷有话说。”
一众宫女太监愣神过后,纷纷抬起头。
崇祯身穿罩甲,里面套着红黄相间的团纹圆领袍,祥云红纹交领衣。
脸型消瘦,龙眉凤目,在天子之气的加持下,威严,肃穆,让人不敢直视。
众人刚要低头,崇祯举起了手中的金簪:“知道朕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是皇后娘娘头上的金簪!”一个宫女颤声道。
周皇后揪着心,眼睛不离发簪。
那是崇祯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也是她这辈子最珍爱的东西。
“你们觉得这簪子能卖多少钱?”
一众宫女太监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金簪是皇后最喜爱之物,别说卖,平日里她们不小心碰到都会受到斥责。
宫女太监们跪在地上,沉默不语。
王承恩眨了眨眼睛说道:“皇爷,这根金簪乃是无价之宝,不能卖!”
崇祯点头:“说得对,这皇宫里面有的东西能卖,有的不能卖。能不能卖朕说了不算,皇后说了算。一会皇后把皇宫里面能卖的东西都指出来,你们搬着这些东西跟朕出宫,去西四牌楼附近摆摊。”
“买东西的钱全部充作军饷!”
摆摊?
宫女太监们互相看了看,不知道皇上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王承恩站在崇祯身后,低声说道:“皇爷,不可啊!这...这要是传出去,有损皇家颜面。”
皇帝卖家产补充军饷,真传出去大明朝的脸还往哪搁?
“你在质疑朕?”
王承恩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敢再胡言乱语。
崇祯只是口头上警告,没有真正责罚。王承恩说的没错,摆摊确实有损皇家颜面。
但这么做能笼络民心,让百信以为皇上也是贪官污吏的受害者。
这样他们才能真心实意的想着皇上,想着朝廷。
“卖的多了朕有赏,一文钱没卖朕也不怪罪,都听明白了吗?”
“奴婢们听明白了!”
“嗯,梓童你把这乾清宫内的东西都看一遍,没用的都搬出去卖了。”
“这...”周皇后略微迟疑后,点头道:“臣妾遵旨。”
崇祯刚想继续说些什么,王之心从外面匆匆跑来求见。
获准进入殿门后第一句话就把崇祯震惊了:“陛下,吴梦明畏罪自杀了!”
“自杀?”崇祯眯着眼,目光狠狠地盯着王之心。
“是陛下,吴梦明留下一封血书后畏罪自杀。”
王之心说着,递上一封血书。
京师,西四牌楼。
西四牌楼在皇城西北,距离皇城不到四里地。
自成祖皇帝迁都北京后,有明一朝一直在西四牌楼处决罪犯。
满清时是菜市口。
此时的西四牌楼附近人山人海,老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看热闹。
今天的热闹不同往常!
万岁爷要砍当官的脑袋,被砍的这些人中有勋贵,有朝臣。平日里他们高高在上,掌握着老百姓的生死。
今天这些人成了阶下囚,必须亲眼看着他们死才解气。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哦?上策是什么?”崇祯盯着李邦华问。
“臣以为陛下应固守京师,遣太子去南京监国。若京师告破,陛下殉国,大明还有半壁江山!”
卧槽!
大殿内所有人心中同时骂了一声。
吴梦明咽了口唾沫,除了他,没人敢当着皇帝的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李邦华的嘴真是又臭又硬!
“大胆!”不用崇祯说话,旁边的王承恩马上站了出来。他指着李邦华的脑袋怒道:“大胆李邦华,竟敢诽议当今圣上,按律当斩。”
李邦华毫无畏惧,继续说道:“京师乃我朝根本,不可废弃。况且吴三桂千里勤王,正在赶往京师的路上,若陛下此时弃城而走,大明最后一支精锐将拱手让人。”
“反观流贼,暴政匪兵,必不能久,辽东的建奴才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有京师在,建奴不敢长驱直入。若是京师易手,建奴以此为根据挥师南下,大明危矣。”
崇祯眉毛一挑,不由得对李邦华刮目相看。
他说的太好了,把当前各方势力的局面,未来的局势,分析的一清二楚。
简直和历史一模一样!
这位左都御史是个人才。
“那李御史再说说流贼必不能久的原因。”崇祯继续考验。
“是。”李邦华见崇祯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是高兴,顿时把心放回了肚子。
他将额头上的冷汗擦干,继续说道:“赋税乃朝廷之本。”
“朝廷赋税来源无非田赋,里甲正役和杂税。流贼宣称免田赋,那么能征的税只有里甲正役和杂税,杂税中以商税最多。”
“商税的来源是商人,流贼一路来将商人乡绅盘剥杀戮,十去七八。”
“无税收的流贼只能不停地抢,等有一天抢不到钱粮,他们自己就散了。”
李邦华的观点,崇祯非常认同。不止他,历史学家们也认同。在那个农业为本的封建时代,均田免粮的政策注定行不通。
据统计,明朝百分之七八十的税收来自于田赋。
免了这部分,无异于自掘坟墓。
崇祯对李邦华的表现十分满意,他站起身,摆手让吴梦明、王之心还有李若琏离开。
等他们走出殿门后,崇祯来到李邦华面前说道:“李御史果然才识过人,朕打算让你入阁担任首辅,如何?”
皇上想让我当首辅?李邦华心中大呼不妙。
崇祯当了十七年皇帝,换了十九个首辅。
轻则免职,重则砍头。
权利看似很大,风险却也很高,有时还得替皇帝背锅。
现在文官们,已经没人愿意争取这个烫手山芋的内阁首辅之位!
但是。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迎难而上才行!
快速思考后,李邦华觉得这是个机会。
连忙说道:“陛下,内阁事巨,规矩繁多,但向来是先入阁再提任首辅,臣直接担任首辅有些不合规矩。”
崇祯淡淡一笑:“朕的话就是规矩。”
李邦华见状,不再犹豫,跪地谢道:“臣李邦华,谢陛下隆恩。”
“别谢这么早,朕的话还没说完,李邦华你怕死吗?”
李邦华愣了下,想了想认真说道:“若是陛下让臣死,臣就不怕死。”
“为什么?”
“臣这一世,所图不多。或位极人臣,或腰缠万贯,或史书留名。”
“今日陛下让臣担任首辅,位极人臣的愿望已经实现;能让陛下杀的人,定会史书留名。臣不在乎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会被历史遗忘。”
李邦华的话说进了崇祯心窝里,他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
此时的他只有一个念头:李邦华就是老子要找的人。
不过。
在此之前,还有件事需要确认。
崇祯转过身,声音肃穆:“朕需要一个权臣,能镇压朝堂的权臣。”
“朕会给他天大的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臣,宦官,勋贵,宗亲,他想杀谁就杀谁,朕不会管。只要能弄来银子,贪的不过分,朕也不会管。”
“朕活一天,就能保他一天的荣华富贵。”
“但是!”
“朕若是死了,那人的下场可能比严嵩还要惨!”
“他可能青史留名,也可能遗臭万年,亦或是毁誉参半。”
“你能承受吗?”
王承恩不可置信的看着崇祯,感觉眼前这位皇帝的身影很是陌生。
皇爷这是要放权?
他登基以来最讨厌的就是权臣。
而且。
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此时放权会不会加剧大明朝的风险?
李邦华抬起头,苍老的脸颊上满是皱纹,唯独那眼睛炯炯有神。
他认认真真的站起身,再次跪地磕头:“请陛下放心,臣不想当严嵩,只想做张江陵(张居正)。”
“好!李御史暂且退去,朕要朝会了。”
“遵旨!”李邦华退出偏殿。
等李邦华走出大殿,崇祯才从他身上收回期待的目光。
他这么做有两种原因。
首先,崇祯自登基以来杀了太多人,二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十八人,二品以下的更是多达百余人。
内阁更不用说,他执政十七年,换了十九任首辅(其中有两人复任两次)。
这里面有权臣奸贼,也有国家栋梁;有贪腐之辈,也有克己奉公之人。
往往是新首辅还未站稳根基,便被换了。
导致政令出不了京城(出了京师也没用,党争忠心已经由朝堂转移到州府之中),国家越来越乱。
运气好的被免职,运气差的被处死。
有道理吗?
没道理!
于是官场上人人自危。
崇祯后期,东林党已经没了实权,朝堂上的党争进入到平稳阶段。
矛盾去哪了了?它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一部分转移到州府,另一部分变成了君臣的矛盾。
崇祯想干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价值。
重用李邦华的目的是重启朝堂上的党争,把君臣的矛盾转移成党派矛盾。
他要借李邦华的手,搞钱,杀人!
钱从何来?
短期靠抄家,长期靠税收。
杀谁?
内斗的文臣,贪腐的朝臣,富可敌国的勋贵,投敌叛国的商人!
崇祯理了理情绪,吩咐道:“王承恩,召集百官朝堂议政。”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拍着朱慈烺的肩膀说道:“如果京城失守,朕会消失并留下一封亲笔信昭告天下,是建奴的细作毒害了朕,这样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建奴。”
自古只有师出有名的战争才能承天意顺民心。
建奴入关时吴三桂在前,八旗兵在后,喊着的替崇祯复仇的口号冲进北京,不知真相的老百姓开门欢迎。
所以北方很快陷落。
过了黄河,南明朝廷建立后老百姓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说好的复仇变成了偷梁换柱,而且还是根坏柱子。
建奴这才遇到反抗。
如果南明朝廷没有内斗,建奴不一定打进南京。
“如果征讨不顺,可以联合流贼共同讨伐,这便是朕给你定的国策!”崇祯拍着太子肩膀。
“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朱慈烺跪在地上再次叩头。
“亡国可以,灭种不行!”崇祯盯着朱慈烺,“给朕重复几遍。”
最开始,朱慈烺的声音有些青涩,“亡国可以,灭种不行。”
慢慢的声音变得洪亮,底气也足了很多,“亡国可以,灭种不行。”
到最后,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血性和愤怒:“亡国可以,......”
崇祯对朱慈烺的表现很满意。
他拍了下对方的肩膀,一张纸条后头也不回的走出乾清宫。
朱慈烺看着崇祯的背影渐行渐远,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顿时涌上心头。
前一刻还在潜邸学习帝王之道,下一刻便被父皇派去南京监国。
此时的他一头雾水毫无准备。
但。
皇家的人从不退缩,他用力擦干眼泪,朝着崇祯离开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一个头,捡起纸条起身从侧门离开。
......
王承恩从慈庆宫送信回来后一直守在殿门外,见皇帝走出乾清宫,立刻跟在他身后。
宫殿外艳阳高照,虽已是三月,天气却尚未转暖。好不容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倒春寒却来了。
他看着阳光下的皇爷,内心一阵担忧。
大明朝里里外外所有事,都压在这个三十四岁的男人身上。
他十七岁继位,当了十七年皇帝,也累了十七年。
现在大明风雨飘摇,是皇爷不够勤奋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
有时候他会产生一种错觉,皇爷越是努力,大明朝就越乱。
难道说天要亡大明?
王承恩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他急忙收回心思,老老实实跟在崇祯身后。
“铛!”
清脆悦耳的钟声响起,随后钦天监漏刻博士隐约可闻的声音穿过宫墙钻进了崇祯的耳朵里:“午时已到,日正当中!”
崇祯停下脚步看向天空,时间过得太快了。他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却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
王承恩在他身后说道:“皇爷,该用膳了。”
“嗯...不急!”
崇祯双手背在身后,两眼看向天空,没心情吃饭。
他有些不甘心。
别人穿越自带系统金手指,不是掏出AK突突突,就是变出三五万虎狼之师绝地反击,打的李自成屁滚尿流,杀得建奴兵退千里。
到了他这,开局一根绳。
太扯了!
南京已经交给太子,希望他到了之后会按照自己的规划治国。就怕这帮文臣不懂乱逼逼,到时候对朱慈烺口诛笔伐,逼迫他攘外必先安内。
“看来,还得安排几个有能力的忠臣才行!”崇祯在心里嘀咕。
这时,一个小太监从远处跑到王承恩面前,跪地说道:“王公,内阁首辅李邦华让奴婢把这封信递给陛下。”
信?
得到崇祯的授意后,王承恩接过信件打开后扫了一眼,随后将信件举过头顶:“皇爷,这是去南京的臣子名单,请皇爷过目。”
“嗯。”崇祯拿过人名单,认真的看了起来。
他之前的想法是找几个有能力,且忠诚的大臣去应天府辅佐太子。
经过皇极殿借钱一事,他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
能力和忠诚缺一不可。
有时候忠诚甚至比能力更重要。
求稳为上!
南京也有六部,官员虽不齐全,情况却也十分复杂。
以朱慈烺的能力肯定无法驾驭他们,必须派能稳住朝堂的人去才行。
否则皇权会被架空。
新乐侯刘文炳,都督刘文耀,彰武侯杨崇善,惠安侯张庆臻、驸马(明光宗时的驸马)都尉巩永固、宣城伯卫时春,前户部尚书倪元璐......。
见这些人都在,崇祯点点头。
历史上,这些人在得知崇祯皇帝自缢而亡后纷纷自杀,妥妥的忠义之士。
唯一担心的是,南京六部官员能不能容下这些人。
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内斗。
“让李邦华拟旨,把所有没有实职的勋贵都安排上实职,职位可以不高,但必须关键。太子到达南京后立刻整顿守备军补充禁军,越多越好。”
“去往南京的官员、勋贵携带的家眷不宜多,轻装简从,今夜戊时整在午门集结准备出发。”
“遵旨。”
随着崇祯一声令下,整个皇宫顿时忙碌起来。
崇祯的妃子们没去南京,但他们的孩子都有资格。这些人一边给孩子收拾行李一边痛哭流涕,仿佛这一别便是生离死别。
整个皇城上空笼罩着一层阴霾。
“皇爷,该用膳了。”王承恩再次轻声提醒。
崇祯本不想吃饭,考虑到如果京师失守身死道消,这饭是吃一顿少一顿。
而且他穿越以来还没尝过宫廷美食,想想都觉得嘴馋。
“告诉尚膳监,午膳弄快点,朕一会还要去戊字库议事。”刚离开乾清宫的崇祯转身走了回去。
“遵旨。”
尚膳监的膳食准备的非常快,不到一刻钟便端到了乾清宫。
崇祯坐在方桌旁,看着面前的饭菜提不起胃口。
崇祯节俭不吃肉菜,所以只有素菜。
第一道菜是烧萝卜,第二道炒白菜,第三道是炒竹笋,第四道是土豆片。
没错,在明末土豆属于高级货,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享用。
汤是鸡蛋汤,主食则是一碗米饭。
四菜一汤,妥妥的太祖皇帝吃饭标准。
吃完饭后,崇祯喝了几口茶润嗓后吩咐道:“摆驾戊字库。”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见王之心还要继续表忠心,崇祯微笑打断:“朕没有吓唬你,说的是真心话。现如今的朝廷,还有几个办实事的?”
“朕不怕花钱,只要能给朕办实事,花多少钱都可以。”
王之心一脸懵逼的跪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崇祯可是皇帝啊!面对自己这种贪墨的行为不但不制止,反而要和他九一分成。
这是皇帝干的事?
崇祯不在乎王之心的看法。
他刚才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个想法需要大量的银子。
王之心的长处是敛财和敲诈勒索心选择对象不是朝中大臣就是勋贵宗室,这些钱不要白不要。
而且九一分成,不用参与经营,出了事他背锅,何乐而不为?
“去吧,朕乏了。”
王之心像做梦一样来到乾清宫外,看着漫天星空,他狠狠的抽了自己一巴掌。
剧烈的疼痛感让他意识到刚才不是梦!
他捂着红肿的脸,嘴角一咧,笑了。
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抢钱了!
打发走王之心后崇祯直接去往坤宁宫,吃饭,睡觉,打豆豆!
......
清晨,皇极殿。
崇祯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看向众臣。
明朝早朝有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接见入京离京人员。鸿胪寺官员率先出班,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恩的官员,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过的。皇帝如果选择召见,那么这些人便需要入殿觐见;如果皇帝不见,那么便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后自行离去。如果有他国来使,皇帝是必然要接见的。
第二部分:处理边关紧急要务。
第三部分:处理一般朝政要务。按照惯例,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皆预咳一声”,这被称为“打扫”,这其实也有打招呼的意思在里面,从而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混乱和尴尬。
第四部分:处理失仪官员。奏事完毕之后,御史和鸿胪寺官员便先后出班,奏报早朝期间的官员失仪情况,然后一律进行惩处。
崇祯直接跳过了第一个环节,吩咐兵部尚书是否有边关急报。
李邦华轻咳一声出班:“陛下,今晨有三封急报。”
“流贼刘芳亮派出一支两千人的轻骑,朝天津方向行进,似是追击太子。”
“第二封急报来自居庸关,李自成主力先锋已到居庸关下,定西伯唐通死守不战。”
“第三封急报来自辽东,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奉旨勤王,所部预计十六日到达山海关(明朝叫山海卫,以后统称为山海关)。”
崇祯看向众臣:“诸位可有话说?”
内阁首辅李邦华出班说道:“陛下,太子已离京一日一夜,刘芳亮定然追不上他。当务之急是关注刘芳亮主力大军,一旦发现他们朝居庸关方向行进,应立刻派兵阻截,否则唐通和居庸关不保。”
李邦华所说的正是崇祯担心的。
问题是京师本就缺兵少将,谁去挡住刘芳亮的几万大军?
如果能挡住,他召见唐通的时候也不会给出那道逃跑的旨意。
李邦华说完后,朝堂安静下来。
所有官员仿佛产生了默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李邦华扫视着身后的朝臣,双目血红。
这些人...不配为臣。
崇祯淡淡一笑:“无妨,如果刘芳亮进攻居庸关,唐通会按照朕的意思弃关回京,协助守城。”
李邦华无奈的继续说道:“关宁军虽然行进缓慢,但肯定能在流贼攻城前抵达京师。”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李邦华给的意见很明确:治成国公的罪,砍张缙彦的头,灭王正治的族!
崇祯将票拟全部退回,示意内阁改票!
他要砍朱纯臣的头,灭了王正治和张缙彦三族。
与朱纯臣和王正治比起来,张缙彦罪大恶极!
历史上崇祯之死张缙彦至少有五成责任!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逼近京师。
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不但拒绝采纳急招士卒固守、号召天下勤王入援的建议,而且隐匿军情不报。
李自成攻陷京师后,张缙彦和魏藻德率百官表贺迎接。
八旗兵入关后,张缙彦逃归故里。听到福王据守江宁,骗福王说他自聚义军,受封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多铎率八旗兵攻陷河南、江南,张缙彦再次逃跑。
最后投降满清。
不灭他的族不能泄愤!
至于王正治...他在贰臣传中名列甲等,帮着满清干了不少坏事!
内阁的票拟很快再次呈了上来,李邦华没有按照崇祯的意思办,朱纯臣罪不至死只能收押治罪。
王正治犯欺君、贪墨军饷之罪,灭族。
张缙彦谎报军情,贪墨军饷,欺君犯上,也是灭族。
崇祯虽然对李邦华的票拟有些不满,但内心表示理解。
毕竟身份不同,承受的压力也不同。
在他们眼中,朱纯臣只是贪财,并非大奸之人,罪不至死。
但内阁忘了,这个一等公的爵位不止代表着权利,还代表着义务!
他们享受着皇家赏赐,在皇家有难时却不施以援手,岂不该死?
于是再次让内阁改票。
处理完政务已是辰时末,崇祯吩咐道:“王承恩,让皇后带一百个机灵的宫女,一百个太监来这里一趟。顺便让锦衣卫和勇卫营准备车马,朕和皇后随时可能出宫。”
“遵旨。”
......
坤宁宫里周皇后正在织布。
自崇祯登基以来,后宫在周皇后的授意下开始缩减开支。
衣食住行,能省钱的地方尽量省。省不了的,把钱掰开了,捏碎了花。
周皇后贵为一朝皇后,在后宫时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会做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
一个能烧饭洗衣,纺织纱布的皇后,在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
她一边织布一边思考邸报的内容。
想起一句便用笔在纸上写一句。
不多时纸上便写满了字。
在得知崇祯的旨意后,周皇后立刻梳妆打扮,并按照吩咐找了宫女和太监。
来到乾清宫,周皇后上前施礼。
“臣妾参见陛下!”
“免礼,皇后最近辛苦了。”崇祯看着眼前这位娇柔的美人,阴霾的心情顿时一扫而光。
历朝历代的皇后中,论贤德,能超过周皇后的人很少,论持家,她绝对能排进前三,甚至不比马皇后差。
周皇后略显娇羞,一身白衣飘飘然然。
随行的太监宫女纷纷下跪,片刻间乾清宫内跪满了人。
崇祯随口问道:“梓童,邸报撰写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臣妾还未写完。”
“这样吧,六个区域你只写民生,故事和金融三个区域即可,剩下的让王承恩写。他对朝廷的事了如指掌,写起来回更快些。”崇祯有点着急了。
这不能怪他,报纸早一天出版,就早一天占领舆论高地。
募兵也会更顺利。
“陛下恕罪,臣妾耽误陛下的大事了。”
“梓童勿要自责,朕怕累着你。”
说罢崇祯伸手抓住周皇后的纤纤细手,略微用力将她拽到身前。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他快走两步立刻跪倒:“陛下,昨夜京师出了命案,臣特来上报!”
“命案?”崇祯半倚着身子,声音里带着一丝怒气:“你是顺天府尹,朝廷三品官员,出了命案不去查案,来朕这作甚?难道想尝尝廷杖的滋味?”
听到廷杖二字,王庭梅浑身汗毛直立!
廷杖制度从朱元璋登基以来便成了惯例,在正统年间廷杖成为了一种制度。崇祯年间,廷杖制度可以说是严酷到了极点,皇帝一言不合就赏赐官员廷杖。有明一朝,廷杖次数达到了五百多次,被打死的大臣有数十位。
想到皇上已经五天没打人了,王庭梅顿时害怕起来,他急忙解释:“陛下,此桩命案非比寻常,命案发生在衍圣公府,死的人是衍圣公的侄子。”
崇祯听罢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震惊。
站在旁边的李若琏看着崇祯,暗地里对他挑起大拇指:陛下的演技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崇祯凝眉怒视的问道:“因何而死?凶手可曾抓住?”
“回陛下,...”王庭梅有种想吐的感觉,他强行咽下一口唾沫,继续说道:“孔氏后人死状极其惨烈,经仵作查验,似是死于...屠夫之手。”
“夜黑风高,凶手狡诈。除了在墙上留下一行血字外,再无其他线索。”
屠夫?听到这两个字,崇祯已经猜到了孔氏后人的死法。
他懒得问,也不想问。
转而问字的线索,“什么字?”
“那一行血字是开城门,迎...”
“说吧,恕你无罪。”
“是,开城门迎闯王,否则全城杀光。”
在场的所有人,同时顿了下。
他们意识到,流贼早已在京师扎下了钉子,这些钉子随时都会冒出来扎人!
崇祯微微皱眉,“此事不简单!”
“朕问你,孔氏后人可有仇人?家中财物是否丢失?朕怀疑有人借着流贼的名义行凶作乱!”
王庭梅据实回答:“回陛下,都没有。”
沉吟片刻后,崇祯看向其他人。
“李阁老怎么看?”
李邦华躬身施礼:“陛下,臣以为这是流贼发出的信号。他们想告诉所有人,京师有他们的人。这些人制造恐惧,让百姓惊慌,让京师军民丧失守城的信心和决心。”
“真毒计也!”
“李闯贼!”崇祯咬着牙,狠狠地念出三个字。
远在居庸关外的李自成突然打了个喷嚏,他看了眼天上的太阳,摇摇头继续指挥进攻。
乾清宫内,崇祯问王庭梅:“王府尹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
“臣请陛下让锦衣卫或者东厂协助办案。”
崇祯眉毛一挑:“锦衣卫和东厂是朕的人,不是你王庭梅想用就能用的!一桩小小的人命案而已,用不着他们出手。”
王庭梅跪在地上不起身:“陛下有所不知,虽然只是一桩人命案,但死者身份非比寻常。京师的官员,国子监的学生,这些读书人听说后皆义愤填膺。此时已将顺天府衙层层包围,要求臣限期破案。”
“臣一日不破案,他们就围在衙门外不走。”
“臣现在无人可用,特请陛下让锦衣卫或东厂查办此案。”
果然...读书人被激怒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王庭梅的请求,崇祯轻轻摇头。
有些事一次可以是巧合,次数多了难免让人产生怀疑。
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就成立了。
“不准!”
“京师是你的一亩三分地,屡次发生命案,不想办法破案,反而求助锦衣卫东厂,难道就不怕内阁、还有朝堂上那些御史们弹劾吗?”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城外一片空旷,没有其他可以藏兵的地方。
不出以外的话,水师的人大部分都在船上,没有进城。
小小的铁门关装不下那么多人。
既然如此,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不多时,城上有人朝张远大喊:“张远兄弟,太子殿下邀刘总兵进城议事,不知刘总兵还有多久能到?”
张远骑在马上朝来时的方向看了一眼,心中无比敬佩。
总兵大人料事如神,已经提前猜到太子会邀请他进城议事。
到这一看,果然如此!
他按照刘泽清的吩咐大声回答道:“刘总兵距离此地还有一刻钟的路程,麻烦城上的老哥向太子殿下如实汇报,刘总兵坠马受伤卧床不起,实在是无法进城。”
“请太子殿下移步城外,与刘总兵在军中议事。刘总兵麾下两万兵马,定能确保太子的安全。”
在城上喊话的并不是什么守卒,而是水师总兵黄蜚,太子和刘文耀就站在他身旁。
见刘泽清不肯进城,黄蜚气愤的同时,也终于确信了他没有被冤枉。
只有做过坏事的人才会心虚。
“按照圣旨,刘总兵需要护送太子去往南京。太子是国之储君,怎么能轻易出城?无论国法还是军规,都应该是总兵拜见太子,快去通知刘泽清。”
张远见对方坚持,也不好再继续说些什么。
他只负责传话,仅此而已。
想到这,他朝城上抱拳,“在下这就给刘总兵传话,一会大军到达城下时,各位千万别误伤了我们。”
“回见!”
荒野中,一支黑压压的队伍正缓慢前行。
“总兵大人,末将该说的都说了,他们还是要求您去城中议事。”
队伍的前面,张远正骑在马上喋喋不休的叙述着整个过程。
刘泽清则大大咧咧的坐在马背上,手里拿着烟筒,一边听张远叨叨一边抽烟。
(明朝已有烟草,万历,天启和崇祯都禁过烟,但效果甚微。)
“你他娘的没骗老子吧?”刘泽清吐出一口烟雾,目光狰狞的看向张远。
张远被吓得缩了缩脖子,陪笑道:“总兵大人玩笑了,末将只忠于总兵大人,其他的都靠边站!”
刘泽清抽完最后一口烟,将烟筒扔给手下,随后大手一挥:“步兵和辎重就地扎营,所有骑兵跟上老子,去铁门关拿军饷!”
哗--
队伍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太需要钱了,朝廷拖欠了他们八个月的军饷,过去的八个月他们过得日子猪狗不如。
吃不上,喝不上,缺钱少粮。
这是流贼没打过来,如果真的打过来,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加入对方。
随着刘泽清一声令下,一万步兵和后方辎重就地扎营。
不多时,荒野中扎满了帐篷。
安顿好队伍后,刘泽清找了一辆马车钻了进去。
“出发,去铁门关!”
在马车的带领下,五千骑兵缓缓上路,再次出发。
刘泽清躺在马车上被颠的难受,索性又换回了自己的马。
他坐在马背上开始布置。
“今儿晴天,子时的月亮正好挂在南天正中。咱们背南朝北,铁门关上的东西能看的清清楚楚。”
“张远,一会到了城门外,你带着十几个人盯着城头和两侧城墙,如果看到火星,哪怕是一丝火星,立刻大声喊出来,听到没有?”
“末将领命。”张远收起之前的笑容,严肃的回答。
回答之后他顿了顿,问道:“总兵大人,如果看到有人张弓搭箭怎么办?”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