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东林党这十几个人,再无其他人求情。
见崇祯不说话,他目光看向内阁首辅李邦华。
李邦华虽然属于东林党,但从不参与党争,除非有东林党人受到迫害他才会出来求情。
“李阁老,属下冤枉啊!”
李邦华看着手中的信件缓缓摇头:“海柯,不是我不帮你,是证据摆在这没办法帮。这样,你去镇抚司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他们不会为难你。”
“是吧李指挥使?”
李若琏表情极其严肃:“李阁老放心,镇抚司从不冤枉好人。”
沈维炳倒退半步,跌坐在地上。
党崇雅看着沈维炳慌乱的模样很是嫌弃,他目光扫视朝堂,最后落到刑部左侍郎张忻身上。
他与张凤翔私交甚好,张凤翔是齐党前党魁,张忻是齐党新任党魁。于情于理,都得帮他一把。
得到党崇雅的信号后,张忻想了想。
片刻后拱手出班:“陛下不妥!既然事关重大,且是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共同审理。”
明律有规定,遇到重大案件,应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
这件事属于最后一种,按照规定必须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
此言一出,党崇雅瞬间对张忻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就叫专业!
有三法司的存在,锦衣卫就不能对他屈打成招。
“张侍郎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有了张忻带头,朝堂上的官员纷纷下跪附议,请求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此案。
就连内阁首辅李邦华也位列其中。
这是朝廷的规矩,他是文臣之首更要起到带头作用。
崇祯淡淡扫视一眼,瞬间猜到了他们的想法。
沈维炳和党崇雅可以死,三司与锦衣卫会审最坏的结果是死他们两个。如果让锦衣卫单独审理,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
李若琏不愿意了,这可是件天大的功劳,到嘴的功劳能让它飞了?
他急忙说道:“诸位大人,这是锦衣卫查出来的线索,按理说应由锦衣卫办理才是,怎么能中途换人?”
“李指挥别着急,这件事关系到两位三品大员,应该从长计议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咱们既不能放过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你说锦衣卫冤枉好人?”李若琏怒道。
“我可没说,是指挥使大人自己说的!”
“你们...”李若连是武进士出身,斗嘴可斗不过这帮文人。
他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被憋得通红。
崇祯见状淡淡一笑:“张忻,当初这件案子是谁推给锦衣卫查办来的?”
张忻愣了。
他猛地回想起昨日与顺天府尹面君时,将灭门一案推给了锦衣卫。
当时没有线索,破不了案,想着把案子推出去甩锅。
前脚刚把案子推出去,后脚有了线索就想把案子拿回来,这能说得过去?
没想到陛下还记着这事。
他脸色涨的比李若琏还红,极不情愿的说道:“陛下,臣请锦衣卫尽快查清此案,还京师一个安宁。”
带头的居然反水了!
其他附议的大臣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这些人缓缓站起身怒视着张忻,恨不得把他的嘴撕z烂。
崇祯继续说道:“八家商号私通建奴流贼,在京师脚下制造灭门惨案,影响极其恶劣。锦衣卫立刻将八家商号家产全部抄没,一半送往户部,一半送往内帑。其余人等,男的凌迟处死,女的送到三大营犒赏三军。”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明末军中战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布面甲,又称暗甲;另一种是棉甲。
暗甲表里都用棉布制作,以应对枪炮的冲击和北方冬天严寒。内衬则以铁甲钢片进行衔接填充,防御性能十分出色。
唯一的缺点是重量,总重约50斤。
绵甲则轻了很多,制作时只需绵花七斤。
优点是见雨不重,霉黰不烂。缺点是防护能力一般,面对鸟铳也只能做到不能大伤。
再加上连日奔波少有休息,此时已是人困马乏,战力与普通士兵无异,甚至不及。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的阵型被明军冲乱了。
骑兵的优势是什么?
机动性!
战争的目的不仅是杀死敌人,还要将自己的伤亡降到最低。
古代战争只有重骑兵才敢冲击对方步兵军阵,轻骑兵都是围射,像剥圆葱一样,一层层的将对方射杀。
步兵阵中虽然也有射手,但是他们不仅需要判断对方骑兵的行进路线,还要透过人群寻找目标。
一上一下,高下立判。
张能快速扫视战场,发现自己的两千骑兵被明军分割成两部分。
一部分与明军骑兵厮斗,在荒野上互相追逐。随着弓弩声响起,不断有士兵落马,不是死于流矢,就是死于战马的铁蹄之下。
另一部分则被明军步兵缠住了,他们骑在马上拿着马刀,与明军步卒在一处土坡旁混战。
张能气的猛拍马背,大骂道:“他妈的一群废物!跟步兵玩个屁的近身搏斗,骑射啊!曹!”
他不知道的是,这些骑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连夜奔袭早已让这些战马疲惫不堪,面对步兵,他们引以为傲的速度优势被大大降低。
再加上他们穿的都是棉甲,与这些身穿暗甲手举盾牌的步兵对射完全占不到便宜。
随着战马速度越来越低,为了降低损失速战速决,只能与明军陷入肉搏战。
精锐毕竟是精锐,肉搏战能力比普通士兵强很多。
明军虽然单体战力低,胜在甲厚枪长,依靠军阵抵挡住了一波又一波进攻。
张能猛拍马背,朝明军步兵冲了过去。
冲到一半他拍了下脑门,调转马头冲向明军骑兵。
那伙骑兵正与步兵缠斗,自己冲过去也帮不到什么忙,反而容易误伤友军。
不如将这些明军骑兵击退,没了骑兵牵制,那伙步兵就是瓮中之鳖。
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回过头,发现己方一千骑兵只剩半数。所有人身上都沾满了血迹,不知道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往远看,近千名右臂绑白布的骑兵正朝他们的位置发起冲锋。
“张容还活着吗?”高文采喘息着大喊。
“咳咳...咳”高文采身旁传来一阵虚弱的咳嗽声,“咱家,比你的命长。”
高文采瞧了瞧,才将面前这个血人与太监张容对号入座。
“好,”高文采欣慰的点点头,他转身对所有人说道:“锦衣卫何在?”
“在。”
声音虽然不大,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本官现将麾下锦衣卫指挥权交给内廷太监张容,他就是你们的上司,他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
“听到了吗?”
“听到了!”锦衣卫们没有任何质疑,此情此景也容不得质疑。
“高千户...这是?”张容拍马来到高文采身边,正要询问原因,却发现高文采脸上的血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黯淡无光。
往下看,马鞍下血流不止。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一件件火器从不远处的兵器局和内府的兵仗局送来,戊字库的人检查没问题后,入库造册登记。
火器以火绳枪和火铳为主,剩下的是配套的铅丸和火药。
在范景文的指挥下,工部的匠人们将一件件火器从仓库中搬运出,交到锦衣卫手中。
再由锦衣卫或搬,或推到崇祯面前一字排开。
为了皇帝的安全,锦衣卫不能让这些匠人在皇帝面前触碰火器,一旦发生发生意外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等搬的差不多了,范景文开始介绍。
“陛下,这是红夷大炮!”
“陛下,这是佛朗机炮,佛朗机铳......。”
崇祯边听边看,对明军的火器有个大概了解。
首先是红夷大炮,它属于舶来品,根据葡萄牙的舰炮改进而来。后期学者研究表明,这种改进型的铜铁复合炮是十七世纪最好的火炮之一。
崇祯看着硕大的铜铁复合炮,心中稍稍安定些许。有这家伙在,守城才有底气。
缺点也很明显:贵+重。
若是用高强度的钢制作火炮,成本和重量会降低,性能反而会增加。
“京师有多少红夷大炮?”
“回陛下,有二十四门红夷大炮!”
“制造一门火炮需多长时间?”
“需半月左右。”
来不及了,就算来得及崇祯也没有改造火炮的计划。
他是文科生,在这个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朝代造不出钢炮。
明朝能炼钢,但炼不出能造火炮的钢。
无论天工开物里的炒铁炉,还是坩埚炼钢法炼出来的钢铁都无法制作火炮。
杂质太多导致钢铁太脆,很容易炸膛。
杂质多的原因不是技术不行,是煤炭中硫磷含量高导致的。
此时的西方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可是随着西方基础工业的发展,他们找到了煤炭脱硫脱磷的方法。
自那时起,中国冶炼技术和火炮技术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
“这是手铳,鸟铳(火绳枪),三眼手铳.....”范景文继续介绍。
“等等!”崇祯指着其中一件火器问道:“你说这是自生火铳?”
“是陛下,此铳由毕懋康在崇祯八年制作而成,不用明火就能引燃火药射出弹丸,工部小批量生产后存放至今。”
崇祯拿起自生火铳仔细观察。
自生火铳的结构与其他火器相比略显复杂,原来点火的位置被一块金属板,有弹性的金属拨片和火石占据。
由于年久失修,金属拨片早已锈迹斑斑没了弹性。
这特么不就是燧发枪嘛?
有了这东西,远了不说,最起码可以统治世界两百年!
他把自生火铳扔到范景文手中,问道:“为何没有大批量生产?”
“回陛下,臣刚到工部任职时也发现了此枪的特殊之处。臣当时想批量制作,经过焦勖演示后才发现此枪的缺点。首先火石昂贵,工部每年拨付的款项本就不足,没有多余的钱采买火石。”
“且此铳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如火石易掉,无法点火,火石碎裂,弹片断裂等。于是时任工部尚书的张凤翔将此铳收于库中,不曾启用。”
“原来如此。”崇祯点头的同时也放下了心。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棘手主要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所以改造起来反而不麻烦。
假以时日,改造归来的燧发枪肯定能让大明军队横扫欧亚,扬名世界。
“除了火炮,其他的火器依次测试。”崇祯吩咐范景文。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等李若琏射击产生的硝烟散去后,王承恩再次将木桩扛了回来。
这一次,效果十分明显!
鸟铳的铅丸虽然将第一本书射穿,但无法穿透第二本书。
李邦华和范景文顿时惊呆了,他们诧异的看向崇祯,心中巨震!
皇上懂得太多了,好像有种无所不知的感觉!
他们急忙躬身施礼:“陛下聪明绝顶,远胜常人!”
“别拍马屁了,快将消息散播出去,让没有铠甲的士兵照此方法制作铠甲,用绳子将书册穿好,挂在身上即可。”
“遵旨,臣等告退。”
等李邦华和范景文离开,崇祯再次给李若琏布置了任务。
这一次,他要对这些内斗的文臣赶尽杀绝!
......
次日清晨,崇祯还没走出皇城便得到了消息,流贼已经在城外扎营。
他问王承恩:“文武百官都到齐了吗?”
“皇爷,有七八个大臣染了风寒卧床不起,告归在家养病。”
“风寒?”崇祯淡淡一笑,“王之心?”
“臣在!”
“去,让东厂的番子们去那些大臣府上探探虚实,记住,他们都病了。”
“遵旨!”王之心兴高采烈的去安排人。
皇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敛财的机会来了!
“李若琏,等东厂的人出发一刻钟后,派锦衣卫去那些大臣府上查看虚实。记住,他们都病了。”
李若琏眨了眨眼睛,明白了崇祯的意思,“臣遵旨。”
“王承恩,等锦衣卫的人出发一刻钟后,安排宫里的御医去那些大臣府上给他们瞧病。”
“记住,那些人都病了。收的银子一半上交给你,剩下的一半留给他们自己花。”
“遵旨。”
文武大臣已经皇城外等候多时,由于提前打了招呼,文官们穿着清一色的棉甲。
甚至有人套了两层!
寒风吹过,脖子处散发出阵阵白气。
看到崇祯驾临,官员们纷纷跪地施礼。
“诸位都有甲胄在身,今天的礼就免了。知道朕为什么让你们登上城楼吗?”
“臣等不知,请陛下示下。”
“朕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看一看流贼到底长得什么样子,感受一下城墙上凛冽的寒风!”
众多文臣虽不情愿,但皇上带头,他们也不好说些什么。
在勇卫营和锦衣卫的护送下,一行人朝阜成门方向行去。
虽然京师戒严,但路上的百姓一点也不少。三大营,五城兵马司,巡捕营,锦衣卫,东厂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城墙上,城内基本没人管了。
听闻流贼在京师西南方向扎营,百姓们一遍往西边城墙的方向移动,一边大喊:“流贼来了,去瞅瞅去。看看这些抢光杀光的畜生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什么好瞅的,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不如趁这会赶快做书甲,听说这玩意比三大营的棉甲还管用。”
“今儿个他们只要敢攻城,我第一个冲上去杀人!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百姓们情绪高涨,心中虽然还有恐惧,但热血已经开始沸腾。
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型,谈不上为国效力,只想保护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
钱,粮食,亲人,房子!
钱有自己攒的也有朝廷给的,手里有钱心里就不慌!粮食在家里屯着,吃了就不会饿!亲人有父母妻儿,一家老小欢聚一堂!房子虽然不大,住在里面却很温暖。
这些最珍贵的东西,他们誓死也要守护!
一行人很快穿过街道,登上了阜成门!
守城的武将是五军营的李副将,他亲手将千里眼(望远镜)递到崇祯手里,指着西南方向说道:“陛下请看,流贼正在西南方向扎营结寨,据此约有四里(明代一里576米)。”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唰——
乾清宫内,一片安静。
朝堂上的消息还没传到后宫,所有人都认为崇祯会亲自南下,没想到皇上竟然要留在北京守城。
这怎么可以!
太子朱慈烺虽然年少,却非常明事理,马上跪倒哭求道:“儿臣年幼,尚不能监国,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永王和定王也先后跪倒:“请父皇移驾应天府!”
其余众妃嫔见状也纷纷跪倒,“请陛下移驾应天府!”
“陛下,三思啊!”
眨眼间,偌大的乾清宫顿时哀求声一片。
“肃静!”王承恩得到崇祯的眼神后,声音颤抖着喊道。无论崇祯做什么决定,他都无条件支持。
这是他的使命!
嘈杂的乾清宫很快再次恢复安静。
“朕意已决!”崇祯冷着脸,不容置疑。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被身旁的周皇后伸手制止。没人能改变皇上的想法,尤其在这种时候。
“陛下!”周皇后向前迈出一步,声音虽然柔弱,语气却无比坚定,“臣妾要留在京师,与陛下共抗流贼!”
周皇后并非那种标准的古典型美女,古人多以肥为美,明朝时这个肥不是胖是结实的意思。周皇后身材稍瘦,皮肤如玉般洁白光滑。五官精致如画,穿着一身白色裙衫,流露出一股端庄典雅的国母气质。
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崇祯之前没怎么在意,看到周皇后如此美貌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
袁贵妃见周皇后不走,也向前迈出一小步说道:“陛下,女儿也不走!(周皇后为了争宠,只允许自己在崇祯面前称臣妾,其余妃嫔皆自称女儿。)”
她倒没有周皇后那般见识,只是觉得兵荒马乱的不太平,万一路上遇到流贼,或者负责护送的士卒哗变,她们这些女眷下场会很惨。
就算逃到应天府,也是孤独终老。
有什么意义?
与其承担风险,不如陪在崇祯身边,生死与共。
袁贵妃同样长得国色天香,姿色虽然比周皇后差了些许,但胜在年龄小。男人嘛,从始至终爱好都很单一,只喜欢年轻漂亮的。
崇祯没心思想这些,见两位爱妃都表明不走,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挥挥手说道:“王承恩通知仁寿宫,请懿安皇后收拾一下准备去往南京。”
懿安皇后是崇祯的皇嫂,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原配皇后。天启死后她被崇祯尊号为懿安皇后,原本住在慈庆宫。崇祯十五年朱慈烺大婚时,懿安皇后从慈庆宫主动搬到了仁寿宫。
“遵旨。”王承恩不敢怠慢,亲自跑去慈庆宫送信。
“其余人等离开,太子留下!”
众人不敢违逆,表情沉重的离开乾清宫。
不多时,乾清宫里只剩崇祯和太子。
崇祯看着朱慈烺目光复杂。
平白无故多了个大儿子,直接喊对方儿子会不会太嚣张?
“父皇!”太子朱慈烺叩拜。
崇祯想了想,问:“慈烺,如果北京城守不住,城破朕亡,你会怎么做?”
“父皇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佑,定能守住北京城!”
“别废话,回答问题!”崇祯有些无奈,这些古代人就会拍马屁,如果皇上都是天子之躯得上天庇护,那改朝换代的事就不可能发生。
太子被崇祯的语气吓懵了,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不敢说话。此情此景,身为太子的他,说错一句话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既然你不知道,朕告诉你。”崇祯双手倒背在身后,帝王之气充满全身,“如果朕死了,第一时间不是替朕报仇。”
太子朱慈烺浑身一震,不解的抬起头:“父皇,儿臣不懂。”
崇祯没有立刻解释,而是说道:“决不能联合建奴抗击流贼,要先灭建奴,再灭流贼,”
“记住了吗?”
“儿臣记住了,可是父皇...”太子朱慈烺更加不理解了。
按理说,如果父皇死在李自成手上,朱家和李自成的恩怨会上升到家仇国恨的高度。
大明自开国以来便推崇以孝治国。
他举倾国之兵讨伐李自成,在天下人眼里便是尽忠孝之道,可以说名正言顺。
就算他不找李自成的麻烦,满朝的文武,天下的百姓能同意吗?
“没有可是!”崇祯恶狠狠的瞪着太子,怒斥道:“亡国可以,灭种不行!建奴一旦入关,你觉得李自成是八旗兵的对手吗?”
太子朱慈烺不说话,在他看来李自成既然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战斗力肯定不俗。辽东的建奴虽善骑射,但兵士加起来才十万人。
李自成号称五十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建奴淹死。
看着朱慈烺不服的表情,崇祯恨铁不成钢。他脑子里装满了大明史,李自成的底细他门清的很。
先不提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有多少水分,里面至少五成乌合之众。
冷兵器时代精锐和乌合之众有天差之别。
精锐部队在士气上更加稳定,能够承受更多伤亡而不退场,在逆风情况下可以继续作战,甚至发起反冲锋。
李自成这些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荒野作战一旦陷入劣势,溃败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别说五十万,就是百万大军也是白搭。
他能从陕西打到宣府,最重要的原因是没遇到硬茬子。
打的也都是攻城战,很少野外作战。
八旗兵最擅长的是野战!
崇祯想了想,试图举例子说明:“你可知宁武关的周遇吉?”
“儿臣知道。”
“他只有几千兵马,流贼攻下宁武关伤亡近八万!”
想起周遇吉,崇祯又叹了口气。明末武将死的死,降的降,现在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宁武关本就易守难攻,流贼损失巨大也在意料之中。”朱慈烺不服气的说道。
呵!
崇祯终于明白,历史上的崇祯帝为什么不让太子单独去应天府。
他根本挑不起大明的半壁江山。
崇祯狠狠地跺了一脚:“你枉为一国储君,流贼善攻城守城,不善野战。面对建奴,李自成除非死守,否则会不堪一击。他胜了还好,如果败给建奴,北方会落到建奴手中,届时将给我华夏带来灭顶之灾!”
见父皇发怒,朱慈烺吓得不敢再说话,只能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良久。
崇祯眼神闪烁,叹了口气。
罢了,朱慈烺才十六岁,需要时间成长。
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时间培养这位大明太子了,只能想办法多给他安排一些能人志士辅佐。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飞黄腾达就在今日,干了!
想清楚这些后,他大手一挥:“围了!”
五十多个军士很快将定国公府围了起来。
等远处的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赶来后,李左指挥他们将定国公府团团包围,随后撤回自己的手下,来到府门前伸手拍门。
勋贵们很忙,忙着收拾金银财宝准备跟随太子去往南京。
此一去山高路远,能不能返回京师犹未可知,他们要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带走。
等了一会,一个仆人打扮的中年人打开府门露出脑袋。
他看着眼前五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军士愣了下,随后面色一寒,冷冷说道:“诸位什么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定国公府。”
“知道还敢造次?没事的话快快散去,我就不向国公大人禀告了!”
李左郑重其事的说道:“在下乃勇卫营千总李左,护送陛下返回皇宫时遇到刺客,根据线索发现刺客在这附近出现过,请打开府门让我等进去搜查一番。”
李左在京师任职多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他清楚的很。
首先,他只是根据破空声猜测刺客藏在定国公府内。
其次,就算亲眼看到刺客的位置他也不能把话说死。
陛下遇刺,按照规定他们有权搜查。
有多大的权利就办多大的事,只要不出格,天王老子来了也治不了他的罪。
中年仆人先是皱了下眉,等他看清李左胸前衣甲上画的虎头后才意识到这些人是皇帝的禁军:勇卫营。
他收起之前傲慢的态度,但面色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诸位稍等,待我请示定国公后再来回复。”
说完后他就要关门谢客。
李左上前一步用脚抵住了府门,“回复?”
李左冷笑一声,“陛下回宫途中遇刺,我等奉命追查刺客,刚才那些话是通知不是商量,闪开!”
他一把推开中年仆人,顺手将府门打开带着人冲了进去。
见有人敢闯国公府,四十多个人纷纷拿起武器围了过来。有人用刀剑,有的拿弓弩,甚至有人拿着火铳对准了李左。
这些都是定国公府上养着的家丁,个个身强体壮,平时没少训练。
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勇卫营的人丝毫没有畏惧,他们围在一起组成小型的阵列。最外层的人拿着盾牌,中间步兵手持刀枪一致对外,最里面弓弩兵和火器兵架起武器蓄势待发。
“这是定国公府,你敢造次?”中年仆人面色寒冷,语气逼人。
李左估算双方人数后冷冷说道:“大明律有制,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如果私自持有,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自制造并私自持有则罪再加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并勿论,许令纳官。”
李左没骗人。
明朝对铠甲火器管控极其严格,至于刀剑则没有太多要求,只要数量不过分就不会管。
虽然后来对火器的管控已经名存实亡,但在法理上李左占了上风。
中年仆人看着勇卫营身上鲜明的盔甲,手中精良的武器,感受着他们身上散发出腾腾的杀气后,脸色骤然变了。
他微笑着朝家丁摆手示意他们退下,然后缓步走到李左面前低声说道:“李千总,我只是国公府上一个看门的,有些事真做不了主。如果千总执意要查我也不拦着,只是丑话说在前面,后果自负。”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