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早魏藻德,王正治府中查抄出二十万两银。
成国公府抄出二百万两现银(其中十一万两黄金折银算作一百一十万两),三百万两财物。
在张缙彦家中抄出白银十七万两。
太子南迁的当夜,从朝臣勋贵手里抢了四百多万两。
最多的是八大奸商,李若琏在这八家商号中查抄的现银超过了一千万两,其他财物折银近三百万两!
平均每个商号都超过百万。
而这些,只是他们的冰山一角。
真正的财富不在这里,在他们的老家!
那里有金山和银山!
这些银子就是他免全国一年田赋的底气和资本!
方岳贡见崇祯不再提钱的事,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点头同意。
“其他人还有没有对策?”
见其他人不说话,勇卫营参将庞子晋向前半步说道:“陛下,臣以为三千营王副将说的话当中有可取之处。”
“详细说说。”
“是,流贼大军直奔京师而来,我们可以派出一支轻骑沿途袭扰,不求伤敌,只求在自保的基础上减慢对方行军速度。争取来的时间一方面可以坚壁清野,另一方面可以操练新兵,加固城墙。”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准了!从勇卫营里挑出三五百人即可,记住,多少人去,多少人回,不能出现任何伤亡。”
“迁徙百姓事关重大,由方尚书全权负责此事。你可以调动五城兵马司的人协助,其他人各司其职,整军备战。”
“遵旨。”
随着众人离去,乾清宫内再次恢复安静。
崇祯坐在暖榻上开始复盘。
此时此刻他不是皇帝,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
朝中的文武,城中的士兵,乃至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棋子。
只要能赢他什么都不在乎!
但是,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每一步棋都必须慎之又慎。
良久,他睁开眼喊道:“王承恩,让李若琏给朕找几个信得过的人来,最好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还有,一定要生面孔,忠诚且不怕死。”
王承恩不敢多问,急忙传达消息。
这个要求确实很难,直到中午吃完饭,李若琏才带着三个人来到乾清宫门外。
“陛下,李若琏在门外求见。”
“宣。”
三个人年纪都不大,身材都很瘦弱,脸上带着营养不良的土黄色。他们不敢直视崇祯,刚走进殿便跪倒磕头。
施完君臣之礼后,李若琏开始介绍:“陛下,这三人是臣刚从河南一带调回来的暗卫(线人),整个京师认识他们的人不超过五个...不...”
他抬头目光扫过王承恩,有用眼角的余光撇了下崇祯,改口道:“七个!”
崇祯点头,“你们别紧张,来,从左往右自报家门。”
三人在崇祯的安抚下稍稍放松,开始介绍自己。
“王宝林,今年二十一岁,山东济南府人。”
“周铁柱,十九岁,河南开封府人。”
“李宝,二十一岁,湖广荆州府人。”
......
崇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
等所有人都介绍完后,崇祯转过身背对着他们问:“欠饷可曾发了?”
王宝林非常激动,这是他第一次来皇宫,虽然王承恩告诉他们不能乱看,但他还是忍不住偷看了几眼。
此次得到天子召见,是一件天大的荣誉。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极力控制身体,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颤抖:“回...回万岁,都发了。”
崇祯点头,内阁他们办事效率确实高,锦衣卫暗卫的饷银竟然也都发了。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除了东林党这十几个人,再无其他人求情。
见崇祯不说话,他目光看向内阁首辅李邦华。
李邦华虽然属于东林党,但从不参与党争,除非有东林党人受到迫害他才会出来求情。
“李阁老,属下冤枉啊!”
李邦华看着手中的信件缓缓摇头:“海柯,不是我不帮你,是证据摆在这没办法帮。这样,你去镇抚司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他们不会为难你。”
“是吧李指挥使?”
李若琏表情极其严肃:“李阁老放心,镇抚司从不冤枉好人。”
沈维炳倒退半步,跌坐在地上。
党崇雅看着沈维炳慌乱的模样很是嫌弃,他目光扫视朝堂,最后落到刑部左侍郎张忻身上。
他与张凤翔私交甚好,张凤翔是齐党前党魁,张忻是齐党新任党魁。于情于理,都得帮他一把。
得到党崇雅的信号后,张忻想了想。
片刻后拱手出班:“陛下不妥!既然事关重大,且是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共同审理。”
明律有规定,遇到重大案件,应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法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陛下亲自交办的案件,应由三法司会同锦衣卫审理。
这件事属于最后一种,按照规定必须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
此言一出,党崇雅瞬间对张忻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就叫专业!
有三法司的存在,锦衣卫就不能对他屈打成招。
“张侍郎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也附议。”
有了张忻带头,朝堂上的官员纷纷下跪附议,请求三司和锦衣卫共同审理此案。
就连内阁首辅李邦华也位列其中。
这是朝廷的规矩,他是文臣之首更要起到带头作用。
崇祯淡淡扫视一眼,瞬间猜到了他们的想法。
沈维炳和党崇雅可以死,三司与锦衣卫会审最坏的结果是死他们两个。如果让锦衣卫单独审理,不知道会牵连多少人。
李若琏不愿意了,这可是件天大的功劳,到嘴的功劳能让它飞了?
他急忙说道:“诸位大人,这是锦衣卫查出来的线索,按理说应由锦衣卫办理才是,怎么能中途换人?”
“李指挥别着急,这件事关系到两位三品大员,应该从长计议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咱们既不能放过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你说锦衣卫冤枉好人?”李若琏怒道。
“我可没说,是指挥使大人自己说的!”
“你们...”李若连是武进士出身,斗嘴可斗不过这帮文人。
他想反驳又不知从何说起,脸被憋得通红。
崇祯见状淡淡一笑:“张忻,当初这件案子是谁推给锦衣卫查办来的?”
张忻愣了。
他猛地回想起昨日与顺天府尹面君时,将灭门一案推给了锦衣卫。
当时没有线索,破不了案,想着把案子推出去甩锅。
前脚刚把案子推出去,后脚有了线索就想把案子拿回来,这能说得过去?
没想到陛下还记着这事。
他脸色涨的比李若琏还红,极不情愿的说道:“陛下,臣请锦衣卫尽快查清此案,还京师一个安宁。”
带头的居然反水了!
其他附议的大臣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这些人缓缓站起身怒视着张忻,恨不得把他的嘴撕z烂。
崇祯继续说道:“八家商号私通建奴流贼,在京师脚下制造灭门惨案,影响极其恶劣。锦衣卫立刻将八家商号家产全部抄没,一半送往户部,一半送往内帑。其余人等,男的凌迟处死,女的送到三大营犒赏三军。”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方岳贡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这个办法确实有效,但浪费的银子将是一笔巨款。
李邦华看不下去了,他向前一步躬身施礼:“陛下不可,京师中的奸商见流贼将至运输不畅,纷纷抬高粮价,此乃不法之行为,按律应当予以惩治。用内帑的钱买高卖低看似体恤百姓,实则有...有助纣为虐之嫌。”
其余众人纷纷汗颜。
李邦华太硬气了,竟然当着皇上的面指责皇上助纣为虐。
当御史的时候就屡屡如此,没想到当了内阁首辅更硬气了。
“大胆!”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响起,“李阁老应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仗着陛下重用就胡言乱语,休怪陛下无情。”
李邦华毫不畏惧:“陛下,大明律有言,乱世用重典,王道杀伐震慑,法也!此时不用重典,何时用?”
乾清宫针落可闻。
李邦华的话已经不是指责了,而是质问。
质问皇帝为什么不用重典!
崇祯没有生气,反而淡淡一笑:“李阁老怎知我没用重典?”
“可是...”
“朕如果用重典惩治那些商人,一旦消息传出去,还会有商人往京师运粮吗?”
“就算有,运送的数量有之前的几成?”
“京师百万民众每天吃掉的粮食多达上万石,流贼将至,应该广积粮。商人为了暴利,肯定会加速运粮,此举正合朕意。”
“至于银子...,范景文管着京师三大营,只要不让那些商人把银子运出去,朕就有办法将银子拿回来。”
方岳贡和李邦华对视一眼,纷纷汗颜。两人立刻下跪,先是向崇祯请罪,随后领旨谢恩。
“邱瑜!”崇祯将目光看向这位吏部尚书。
“臣在。”
“你说的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很普遍吗?”
“回陛下,占京卿总数的三四成。若是人少,臣也不会向陛下请示,早就联合都察院弹劾了。”
崇祯长吸一口气,点点头。
这件事很棘手。
官员们这么做无非是两种心态。
一,京师守不住了,继续做那些事没有什么意义,不如摆烂。
二,只有消极怠工,才能确保京师守不住。这样他们才能送走旧皇帝,迎来新皇帝。
第一种心态的官员还好,属于骑墙派。没有忠心,更谈不上爱国。虽然没干好事,但也没干坏事。
第二种心态的官员最可恨,身在大明心在顺/满清。专门做坏事,扰乱朝堂,搞乱朝政。使政令不通,百姓不满。
既然如此,必须给这帮大明打工人上强度了!
“其他人先出去等待。”
等所有人离开,殿门关闭后崇祯才低声说道:“邱瑜,你将消极怠工的官员名单整理成册,以升迁为诱饵,让他们每人每天清晨写一份工作计划,将这一天打算做的事全部写下来。”
“晚上写工作总结,将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完成的在上面画个圈,未完成的要写上未完成的原因。”
“写完后将这份工作计划和总结交给你,你再进行求证考核。”
“胡编乱写的,不写计划和总结的,所做的事情与职位不符的,全部上书罢免。”
“听懂了吗?”
邱瑜站在原地愣了得有三分钟,他扭动僵硬的脖子,缓缓开口道:“陛下...臣没听懂。”
崇祯没有意外。
一个封建王朝的二品大员,肯定无法理解每日工作计划、总结,还有KPI这种东西。
他花了将近十分钟才把这些东西全部讲明白。
邱瑜听懂后震惊不已:“陛下此法无比精妙,实乃考核官员的一大利器!臣以为应当推广。”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怎么可能?
田赋占朝廷赋税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说免就免了?
皇上在干嘛?
这大明朝还行不行了?
读书人把报纸还给那人,低声说道:“老兄随便看吧,别当真,我才是某个公子哥胡乱写的。”
“哦!”那人拿回报纸,边看边念。
“皇上巡视戊字库回宫途中遇刺,凶手乃是当朝一等公爵成国公朱纯臣,现已将朱纯臣移交刑部,等待三司会审。”
“流贼将至,朝廷募兵守城,凡是能肩扛手提十斤重物的人,都可以到兵部报名参军。年轻力壮者的每人发四两守城银,其余的每人三两守城银。”
“前内阁首辅陈演,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私通流贼、建奴。为了毁灭证据,被建奴在京师的内奸制造了灭门惨案。现在内奸已经查明,是八家为朝廷办事的商号。分别是......”
“流贼攻破宣府,直奔京师门户居庸关!”
他念的每一件事,都是朝廷最近发生的事。
有的轰动京师,有的不为人知。
这些事虽然有大有小,但都是百姓们想知道的事,看完之后津津乐道的事。
随着卖出的报纸越来越多,报纸上信息的传播面也越来越广。
“这上面写的东西是真的吗?”
“是真的,刚才我问我二舅表婶的表侄了,他在宫里当差,说这邸报上的内容千真万确,而且是万岁爷亲自写的。”
“好啊!太好了!皇上知道咱们穷,给咱们免了一年田赋,我说他老人家是千古名君不为过吧?”
“不为过,不为过!”
崇祯十七年上面的消息,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席卷京师。
孩童们溜街串巷不遗余力的卖报,百姓们踊跃报名参军,茶余饭后更是多了无数谈资。
官员们看着报纸心里五味杂陈。
有人高兴,这些事关京师,事关大明的事都被皇上处理的十分妥当,大明的天亮了。
有人难过,同僚被杀,财路被挡,这些都是崇祯干的!
更多官员心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这份邸报将朝廷信息,官员的所作所为全部展现出来。
之前他们给老百姓展示的神秘、尊贵面目,被这份报纸撕z烂扯碎了。
不但神秘感没有了,就连那份尊贵也所剩不多。
简单来说,优越感不多了。
怪谁?
怪皇帝?他们不敢!
只能怪那些印刷报纸的太监和卖报的小孩。
乾清宫,东暖阁。
崇祯坐龙书案旁一边处理公务,一边听王承恩给他汇报老百姓的反应。
“等等,有人看完报纸后一文钱转卖?”
“是,因为这事卖报的和买报的还打起来了。”
“大明朝果然奸商辈出!”崇祯随口说了一句后猛地一拍大腿,他吩咐道:“去,让锦衣卫给朕找几个有名的奸商来,朕有事吩咐他们去做。”
“遵旨。”
王承恩刚要离开,只见内阁首辅李邦华急匆匆跑来。
“陛下,急报!”
李邦华瘦弱的身躯在风中摇晃,花白的胡子早已被风吹乱,通红的双眼和蜡黄的脸颊让人看了一阵担忧。
内阁事务繁忙,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还吃得消吗?
李邦华刚要下跪,崇祯急忙免礼,“李阁老年纪大了,以后私下见朕免去君臣之礼。”
“陛下不妥!臣虽然年纪大了,但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勿再推脱。”崇祯不容拒绝的说道。
“谢陛下!”李邦华咽了口唾沫,从怀中拿出一张纸,说道:“陛下急报,刘芳亮率所部四万人马离开河间府,直奔京师而来。”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件事一旦被做实,朝堂上晋党的势力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山西商人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人死财空。
商号怎么挣钱?
一方面靠朝廷的免税政策,另一方面靠走私。
借着给朝廷运输的机会,将大量走私物品塞进商队之中,遇到检查便亮出朝廷的通关文牒,两个字:免检!
走私的物品有火器,火药,铁矿。
只要运到边关就能获得暴利!
他们一旦在朝中失势,附庸在他们麾下的商号特权也将随之消失。
没有特权就没法走私,更没办法获取暴利!
看着堂下跪着的这些人,崇祯心中渐冷。
党崇雅是晋党领袖!
建奴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朝堂上有晋党,下面有晋商。
晋商在正常贸易之外暗中为建奴输送军需物资,同时让晋党成员提供朝廷内部情报,诬陷忠臣,排除异己,并借机大捞特捞。
历史上建奴入关后,顺治没忘记给他们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晋商,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服饰。
只有八家吗?
非也,这只是贡献最大的八家!
陕西,山西,山东,浙江,徽州,湖广的商人都干过类似的事!
这些人,都得死!
不,死亡对他们来说太仁慈。
抄家,男的千刀万剐,女的全部送入军中。
不过当务之急是擒贼擒王,先把卖国最多的晋党晋商灭了。
晋商有钱,拿到他们的钱朝廷才有免全国田赋的底气。
这些晋商总部虽然不在京师,但京师东边的通州是运河码头。商号为了做生意,大多把银子留在了京师。
至于其他商号,崇祯短期内没有动他们的想法。
朝廷的运输能力无法满z足边关需求,如果把所有商号都灭了,边军会乱!
他淡淡的问:“李阁老,你怎么看?”
众人齐齐看向李邦华。
李邦华拿着信问:“海柯,你真的与此事无关吗?”
“阁老明察,我从未与流贼通过书信。”
“可是这信中附着你写给刘宗敏的信,字迹也是出自你手,你又该作何解释?”
沈维炳后背发凉,他诧异的从李邦华手中拿过书信,仔细辨认起来。
那封信上的字迹确实与他的笔迹十分相似,但细看之下还是能看到些许不同。
他举起信解释道:“诸位请看,这几个字的字迹与我的笔迹虽然相似,但细看之下有三处不同,也就是说,这封信是模仿的。”
有几个熟悉沈维炳的人看过后纷纷点头,细看之下确实有不同的地方。
李若琏悠悠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三两处不同是沈大人故意为之?好在东窗事发的时候撇清关系?”
“你...”沈维炳指着李若琏想爆粗口,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这家伙可是锦衣卫指挥使,惹不得。
“其他人怎么看?”崇祯看向其他人。
见东林党和晋党同时出事,其余各党纷纷驻足观看,一言不发。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安静,否则极易引火上身。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冷笑着说道:“沈维炳,党崇雅你们先别急着否认,既然锦衣卫找到了账册,无论真假都必须查证。是黑是白,是忠是奸,一查便知。”
“此事关系重大,限锦衣卫两日内破案。”
“陛下,臣冤枉!”沈维炳欲哭无泪,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
以锦衣卫的做事风格,他很可能无法活着出来。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崇祯差点被李若琏气笑了,他站起身走到李若琏身边,拍着他的肩膀:“你入戏是不是太深了?现在这里没有外人,没必要装傻。”
李若琏抬起头,目光虽然不敢直视皇帝,但表情却非常严肃:“陛下,臣没有装傻。臣当时正要偷袭陛下的銮驾,猛然发现定国公府院墙上趴着一个人,那人正用弩箭瞄向陛下。”
“臣来不及阻拦,只能将那人射杀,万幸陛下没受伤,否则臣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崇祯站在原地,浑身发凉。
一阵阵后怕从心底出发,在身体里来回乱撞,撞的他四肢僵硬。
原来那一箭不是李若琏射的,而是另有其人。
会是谁呢?
崇祯第一反应时定国公,随后立刻将这个猜测推翻。
太明显了,有常识的人不会相信这种观点。
但也不能排除他的嫌疑!
崇祯转回身坐到暖榻上,伸手示意李若琏起身,并让他坐到了旁边的凳子。
被赐座后李若琏内心无比激动。
赐座代表什么?
纵观满朝文武整个朝廷,有多少人被皇帝赐过座?
寥寥无几。
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信任。
不等李若琏坐稳,崇祯开口问道:“你认为谁是幕后凶手?”
李若琏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想了想说道:“臣不知道,但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找到幕后凶手,找到后先不抓,等陛下忙完别的事后再抓不迟!”
崇祯眯着眼,“你再教朕做事?”
李若琏一惊,后背开始冒冷汗。刚才他太得意了,导致得意到忘形。陛下自然有计划,就算没有也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臣不该胡言乱语,臣该死!”
“罢了,你是朕信得过的人,朕这次不会处罚你。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懂吗?”
“臣明白。”李若琏咽了口唾沫,惊出一身冷汗。
看了眼窗外,日头已经偏西,崇祯站起身眯着眼问道:“李若琏,你这一生图什么?”
李若琏愣了下,低头说道:“陛下,臣听不懂。”
“呵,”崇祯微微一笑,朝臣之中他有李邦华,内臣还没找到合适的人。
吴梦明不行,他没有忠心。
王之心更不行,他太贪了,触碰了崇祯的底线。
思来想去只有李若琏最为合适,只要经过考验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了。
“权?财?名?还是女人?”
“臣...”李若琏不是傻子,朝会前李邦华来的最晚,肯定是和皇上达成了某种共识。
随后李邦华升官加薪,威风凛凛。
此时此刻,皇上在做同样的事。
他不知道李邦华是怎么回答的,但是多年为官的经验告诉他,说错一个字,将会万劫不复。
“臣...都有所图!”李若琏硬着头皮说道。
都喜欢?
崇祯愣了。
好家伙,李若琏这厮一点都不客气。
见崇祯发愣,李若琏跪在地上继续说道:“臣说的都是实话,请陛下治罪。”
崇祯苦笑着拍了拍李若琏的肩膀:“大明朝像你这般诚实的人,不多了。”
“臣惶恐。”
“过几天朕让你接管锦衣卫,如何?”
果然!
李若琏健壮的身躯晃了晃。
陛下果然会重用他,之前朝堂上的失落瞬间烟消云散。
其实崇祯让他刺杀的时候,李若琏已经有预感了。
没想到这份信任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李若琏顿时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沉重了许多,他跪在地上:“臣领旨谢恩!”
“在京师锦衣卫中,你有多少死士?”
“回陛下,有百余人。”
“够了!”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兴奋的笑容。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