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内容精彩,“文盲写小说”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崇祯唐通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内容概括:“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高质量小说阅读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精彩片段
这件事一旦被做实,朝堂上晋党的势力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山西商人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人死财空。
商号怎么挣钱?
一方面靠朝廷的免税政策,另一方面靠走私。
借着给朝廷运输的机会,将大量走私物品塞进商队之中,遇到检查便亮出朝廷的通关文牒,两个字:免检!
走私的物品有火器,火药,铁矿。
只要运到边关就能获得暴利!
他们一旦在朝中失势,附庸在他们麾下的商号特权也将随之消失。
没有特权就没法走私,更没办法获取暴利!
看着堂下跪着的这些人,崇祯心中渐冷。
党崇雅是晋党领袖!
建奴为什么能发展起来?
朝堂上有晋党,下面有晋商。
晋商在正常贸易之外暗中为建奴输送军需物资,同时让晋党成员提供朝廷内部情报,诬陷忠臣,排除异己,并借机大捞特捞。
历史上建奴入关后,顺治没忘记给他们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晋商,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服饰。
只有八家吗?
非也,这只是贡献最大的八家!
陕西,山西,山东,浙江,徽州,湖广的商人都干过类似的事!
这些人,都得死!
不,死亡对他们来说太仁慈。
抄家,男的千刀万剐,女的全部送入军中。
不过当务之急是擒贼擒王,先把卖国最多的晋党晋商灭了。
晋商有钱,拿到他们的钱朝廷才有免全国田赋的底气。
这些晋商总部虽然不在京师,但京师东边的通州是运河码头。商号为了做生意,大多把银子留在了京师。
至于其他商号,崇祯短期内没有动他们的想法。
朝廷的运输能力无法满z足边关需求,如果把所有商号都灭了,边军会乱!
他淡淡的问:“李阁老,你怎么看?”
众人齐齐看向李邦华。
李邦华拿着信问:“海柯,你真的与此事无关吗?”
“阁老明察,我从未与流贼通过书信。”
“可是这信中附着你写给刘宗敏的信,字迹也是出自你手,你又该作何解释?”
沈维炳后背发凉,他诧异的从李邦华手中拿过书信,仔细辨认起来。
那封信上的字迹确实与他的笔迹十分相似,但细看之下还是能看到些许不同。
他举起信解释道:“诸位请看,这几个字的字迹与我的笔迹虽然相似,但细看之下有三处不同,也就是说,这封信是模仿的。”
有几个熟悉沈维炳的人看过后纷纷点头,细看之下确实有不同的地方。
李若琏悠悠说道:“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三两处不同是沈大人故意为之?好在东窗事发的时候撇清关系?”
“你...”沈维炳指着李若琏想爆粗口,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这家伙可是锦衣卫指挥使,惹不得。
“其他人怎么看?”崇祯看向其他人。
见东林党和晋党同时出事,其余各党纷纷驻足观看,一言不发。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安静,否则极易引火上身。
崇祯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冷笑着说道:“沈维炳,党崇雅你们先别急着否认,既然锦衣卫找到了账册,无论真假都必须查证。是黑是白,是忠是奸,一查便知。”
“此事关系重大,限锦衣卫两日内破案。”
“陛下,臣冤枉!”沈维炳欲哭无泪,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
以锦衣卫的做事风格,他很可能无法活着出来。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由文盲写小说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佚名所吸引,目前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这本书最新章节第588章 八旗兵西进,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目前已写1208883字,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佚名穿越、历史、历史古代、书荒必入小说推荐!
书友评价
除了结果虚构,过程很真实,但是一天只更一章得加油
高开低走,前面有点杀伐果断后面有点犹豫寡断,每次都是等着等着,我也是醉了
太带劲了,让人上瘾,上次有这种感觉的还是《绍宋》!
热门章节
第509章 喜报
第510章 藩王
第511章 封地与分地
第512章 若有藩王造反,朕便起刀兵,换太平
第513章 削有罪之藩
作品试读
他面无表情的吩咐:“王承恩,你出去一下关好殿门,不准任何人进来。”
等王承恩走后,崇祯才淡淡说道:“李若琏,你可曾听闻世修降表衍圣公?”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脸色怔了怔,然后大吃一惊地低声说道:“陛下...陛下难道是要...杀衍圣公?”
“陛下万万不可啊!”李若琏的一脸的惊慌。
如果不是君臣有别,他甚至想爬到崇祯的脚下求情。
“孔子乃历代读书人的榜样,孔门世代子孙也都是书香世家。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王朝皆以儒学为正统,大明朝亦是如此!太祖皇帝一统天下后,亦是册封孔希学为衍圣公。”
“儒学影响深远,衍圣公更是文学泰斗,被天下读书人奉若神明!”
“如果陛下将他杀了,不但会动摇大明国本,更将会受到满朝文武官员,天下读书人,乃至天下百姓的唾...指责!”
在得知崇祯想要杀衍圣公后,李若琏甚至冒出一个想法:崇祯疯了!
贪官污吏杀就杀了,老百姓户会拍手称快。
杀勋贵和商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老百姓对他们的死只会幸灾乐祸。
杀读书人也可以,但杀读书人的代表衍圣公不行!
崇祯淡淡一笑,反问道:“你不敢?”
李若琏跪倒在地,“陛下,臣并非不敢,而是不能!臣可以不要名声,但陛下不能。一旦走漏风声,陛下圣明将严重受损,臣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若琏,你这个想法很危险啊!”
李若琏刚想继续解释,却听崇祯说道:“朕没有傻到招惹天下读书人的地步!朕是让你去衍圣公府杀人,不是杀你杀衍圣公。”
呼,原来如此!
李若琏伸手擦掉额头上的冷汗,在深呼吸的作用下心跳慢慢恢复正常。
不杀衍圣公就好!
再说了,衍圣公身在山东,就算想杀他也得去千里之外的兖州府(曲阜隶属于兖州府)才行。
“请陛下赐教。”
崇祯没有直接说,而是话锋一转问道:“朕让百官、勋贵派家丁协助守城,衍圣公府可曾派人?”
明朝有两座衍圣公府,一座在曲阜,另一座在京师太仆寺衙门旁边。是明英宗赐给孔子后裔的府第,亦称衍圣公府。衍圣公凡遇进京朝贺,都在此居住。
不在京时,由后代打理。
“回陛下,派了一个张姓仆人,在西便门守城。”
“那就好,今夜你前往太仆寺衙门旁的衍圣公府,杀一个孔家的后人,记住只许杀一人!死状要惨不忍睹。”
一人?是不是少了点?
不等李若琏想明白,崇祯继续说道:“杀完后在墙上面留下血字:开城门迎闯王,否则全城杀光!”
“遵旨。”
对于衍圣公一门,崇祯没有任何好感。
元末明初时期,衍圣公孔克坚向元顺帝上疏献策“今勤王之兵颇众,与之决战,盗(指朱元璋)可平也。”
然而,他上疏的同时又派儿子孔希学代替他自己去南京朝见朱元璋。
如此首鼠两端,实在可恶!
八旗兵入关后,被明朝奉养了近三百年的衍圣公,再一次展现了家族遗传思想:人择明君而臣,鸟择良木而栖!
赶在所有人面前向年幼的顺治皇帝上呈《初进表文》。
后来顺治让礼部向全国发出剃头令,衍圣公召集众族人商讨后,在衍圣公府门前陈设香案,宣读圣旨,集体剃发。
忠诚与否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孔府有钱!
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安排完这些后,崇祯开始复盘计划。
太子去南京是朝堂上商议好的事,就算内阁和六部没换人,这道圣旨也会顺利下发。
水师总兵黄蜚是忠君派,自幼在辽东跟随舅舅黄龙抵抗建奴,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率军南下驻守镇江。弘光帝死后他誓不投降,率水师再次南下进入舟山,辅佐隆武皇帝。最后兵败自杀未遂,被清军杀害。
崇祯相信,黄蜚肯定会按照他的旨意办事。
唯一的变数是刘泽清。
此人生性狡诈,万一他不上当,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他想了想,说道:“王承恩,发给刘泽清和黄蜚的圣旨都加一句话,拖欠的军饷已交于太子,届时太子会替朝廷补发军饷。”
明军缺钱,不止刘泽清,大明所有军队都缺钱。以太子和军饷为诱饵,对方即便不去南京会前往铁门关领取军饷。
如此一来,变数就成了定数。
“去吧,让内阁即刻拟旨,顺便把李若琏喊过来。”
“遵旨。”
不多时,一身大红朝服的李若琏满怀期待的来到偏殿。
吴梦明和王之心都被负以重任,也该轮到他了。
明朝锦衣卫并非人人都有飞鱼服,飞鱼服也不是锦衣卫的常服。
比飞鱼服尊贵的还有蟒服,斗牛服,他们都来自皇帝的赏赐,被赏赐的人可以是文官,也可以是武将。
总体来说是一种荣誉,清朝的黄马褂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
李若琏是崇祯元年武进士,此时已年近四十。虽人到中年,体型却保持的非常好,脸颊消瘦,双目炯炯有神。他脚步轻快,三步并作两步,很快来到崇祯面前。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参见陛下。”
“起来吧。”崇祯仔细打量对方一番后问道:“京师三千锦衣卫,战力如何?”
李若琏面沉似水的思忖片刻后说道:“陛下,锦衣卫早已是徒有虚名了。锦衣卫内部普遍的吃空饷,莫说监察百官,就是与普通士卒对战都不一定打得过。”
“吴指挥使对东厂言听计从,锦衣卫处处受东厂辖制。再加上欠饷严重,臣手下有本事的人早就寻了其他出路。剩下的要么老弱病残,去别的地方也没活路,不如在锦衣卫待着最起码还有口饭吃。要么混日子,混一天是一天。”
崇祯对李若琏的话没有任何意外。
但凡锦衣卫还有一战之力,大明朝也不会亡的那么快。
“锦衣卫都会使火器吧?”
“回陛下,锦衣卫每年都有考核,火器,弓弩,近战,骑马是必考项,虽然成绩造假做不到精通,但熟练使用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就好!
崇祯松了口气,锦衣卫再差也比三大营的人强。
“锦衣卫内部的事先放一下,朕有个关于流贼的问题。朕听说流贼有一首诗,你可知道诗的内容?”
李若琏沉吟片刻,“陛下,臣不敢念。”
“无妨,朕想知道。”
“是,”得到崇祯的允许后,李若琏才小心翼翼的念道: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崇祯跟着李若琏念了一遍,又在心里默念几遍。
稍微熟悉后,崇祯问:“李若琏,朕把这首诗改一下,传遍京师最快需要多久?”
“改诗?”李若琏挠着脑袋有点迷糊。陛下怎么了?流贼的诗是禁诗,能改成什么样?
不过作为臣子,他没有多问。锦衣卫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形形色z色各种人都有。
想了想回答道:“如果郎朗顺口,最快需两日。”
“好!你拿笔记一下,朕现在就给你改,前面不要,直接从后面改。”
李若琏不敢怠慢,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开始记录。
随身携带纸笔是锦衣卫的老传统了,这一点他从没忘记过。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崇祯刚说了一句,李若琏差点跪下。如果不是在皇宫,他有十足的理由怀疑皇帝是假的。
这哪是改诗,分明是替流贼搞宣传!
“陛下,这...这不妥吧?”李若琏不敢不问,也不敢多问。
“别急,后面改了。”
“杀儿子,抢婆娘,房子粮食全烧光。”
“来得快,走的忙,留下一地好二郎!”
“不种地,不垦荒,来年全家泪汪汪。”
“就这些吧。”崇祯自己念了几遍,词和韵都顺口,“马上安排人在京师传唱。”
“遵旨!”
李若琏刚要施礼告辞,却见崇祯站了起来。
只见崇祯穿着打补丁的龙袍,慢悠悠的走到李若琏身边,正打算低语几句,却发现李若琏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
李若琏压力很大。
他搞不懂崇祯皇帝离自己这么近是要干什么。
虽然皇帝一句话也没说,但是那股帝王之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李若琏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的说道:“陛...陛下,臣惶恐。”
“不要惶恐,朕还有两件大事要交给你。”
“请陛下吩咐。”
“第一件事是保护好内阁的人,尤其是今日朝堂上朕提拔的那些人,有问题吗?”
放在平时李若琏绝对毫不犹豫的答应,但今天压力太大了,他努力回忆着朝堂上发生的一切,片刻后才说道:“陛下,没有问题。”
“好,出了问题拿你是问。第二件事比较棘手,朕思来想去也就你能胜任。”
李若琏心中的恐惧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来了,终于来了。
陛下要给我安排一件棘手的事。
黄天在上,我李某人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陛下,臣是武进士出身,虽然年近四十,身上的功夫却没落下。只要陛下一声吩咐,莫说刀山火海,就是十八层地域臣也毫不犹豫的跳进去。”
“好,很好,非常好!”崇祯高兴的夸赞起来。
他要的就是这份忠心和勇气。
“不知陛下所为何事?”
“刺杀一个人。”
“不知是何人?”
“是朕。”
“嗯?”李若琏以为自己的耳朵坏了,他抓了下耳朵再次问道:“陛下恕罪,臣刚才没听清。”
“朕让你刺杀朕!”
“啊!”李若琏如遭雷击,他不可置信的抬起头看向崇祯,看清对方的那张脸后,身体向后一仰整个人摔倒在地上。
王承恩朝最近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急忙从外面端进一个托盘,上面放着文房四宝。
崇祯背着手,沉声说道:
“阎应元,直隶通州人,现任江阴县典史一职。”
“陈明遇,浙江上虞人,现任江阴县典史一职”
“冯厚敦,南直隶金坛人,现任江阴训导。”
“六百里加急,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京师。”
王承恩看着这些陌生的名字,卑微的官职,他脑子有点空。
“皇爷,他们三人是何身份?臣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
“不该问的别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王承恩吓得脸色铁青,跪在地上磕头请罪:“皇爷恕罪,臣这就安排人去办。”
“等等,只让阎应元一个人来就行了。”
“遵旨。”
“第二件事,给冯元飏回信,最迟明日午时与他在通州会和。”
“第三件事,把吴孟明,李若琏还有王之心都喊来,朕有事吩咐!”
“遵旨!”王承恩边往外走边在心里琢磨。
吴孟明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是指挥同知,他们分别是锦衣卫的一号和二号人物。
王之心是东厂提督。
皇爷找他们作甚?难道皇爷要杀人?
略微停顿后王承恩加快了脚步,杀人好啊!这帮误国误君臣子都该死。
可是流贼将至,此时杀官员不好吧?
想到这他扇了自己一个耳光,玛德,皇爷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操这份心干什么!
管好宫里的太监,看好九门就行了。
不多时,王承恩回到崇祯身边说道:“皇爷,吴指挥使,李同知,王提督,都在门外候着。”
“让他们进来。”
“是,定西伯唐通和杜之秩在门外求见,不知皇爷是否召见?”
崇祯一拍脑门,他竟然把这件事忘了,“让他们一起进来吧。”
“是。”
唐通已经被崇祯封为定西伯,他穿着红色的麒麟服,站在门外四处偷看。
当他看到吴孟明和王之心后,心里咯噔一下。
锦衣卫和东厂怎么也在?
他们要干什么?
短短瞬间,他把这辈子干过的坏事都回忆了一遍。
难道皇帝要对自己下手?
想到这,唐通后悔了。
后悔不该奉旨勤王,更不该进宫讨要封赏。
自崇祯登基以来官员的下场都很惨,带兵的文官武将更是惨上加惨。
崇祯二年,蓟辽总督袁崇焕奉旨勤王解了京师之围,次年被凌迟处死。
崇祯四年,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孙承宗被免职,十一年战死。
崇祯五年,兵部司务孙元化被治罪砍头。崇祯十四年,兵部右侍郎郑崇俭被治罪砍头。
崇祯十六年,兵部尚书孙传庭在一道道圣旨的催促下仓促迎战,兵败身亡。
还有卢象升,曹文诏...
有心想走,看着殿门两侧的锦衣卫唐通知道自己走不了。
他低着头跟在王承恩身后走进大殿,施礼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定西伯为何来此?”崇祯故意问道。
事已至此,唐通只能实话实说:“陛下,臣此次前来一是领取军饷,二是叩谢皇恩。”
他麾下的八千兵马缺了五个月的饷,作为勤王之师,多少得给点才行,否则极易引起兵变。
崇祯微微一笑:“你想要多少?”
唐通皱着眉大脑飞快运转。
他知道朝廷没钱。
既然没钱,崇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警告?
警告什么?
警告不要向朝廷要钱?
可如果没钱,这八千人吃什么喝什么?
唐通思考良久后,强忍着心中的恐惧说道:“臣需一万两白银。”
不等崇祯说话,奉旨监军的太监杜之秩怒斥道:“唐总兵,哦不对,是定西伯大人;现在朝廷缺钱缺粮,去哪儿弄一万两银子?”
“别说没有,就是有也不可能用在咱们身上。回去告诉手下的兄弟们,现在朝廷困难,忍一忍就过去了。”
说完这些话,杜之秩得意的抬起那张尖酸刻薄的脸,希望能得到崇祯的赞赏。
“杜监军,你没带过兵,不知道带兵的难,我说的一万两已经够少了。”唐通咬牙切齿的看着杜之秩,心中无比恼怒。
他搞不懂,大明朝这位皇帝为什么不信任他们这些武将?
每次出兵,总会派太监监军。
他们狗屁不懂,甚至都没听过炮声。坐在中军帐里胡乱指挥,能赢才怪!
崇祯看着杜之秩小丑般的表现,心中冷笑。
历史上就是这厮,在唐通准备迎战时派人打开城门投降了。
该死!
“杜之秩说的好啊!”崇祯面带微笑,“朕有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
“臣遵旨。”
“如果,朕是说如果定西伯私通流贼,你该当如何?”
崇祯的话,瞬间让唐通后背一凉。
自己在前线奋勇杀敌,皇帝却猜疑他私通流贼。
霎时间。
惊讶,难过,委屈,愤怒,后悔等各种复杂的心情在心中蔓延。
他知道,该来的猜忌终究还是来了。
早知道就该向刘泽清学习!
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不能奉旨勤王。
崇祯得知后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赏赐他几百两医药费。
天理何在?
杜之秩斜视唐通一眼,悠悠说道:“臣会用陛下赐的利剑,砍他的头。”
唐通跪地求饶:“陛下,臣冤枉!”
崇祯轻轻摆手:“定西伯不必喊冤,朕说的是假如,切莫在意。”
唐通颤颤巍巍的站起身,对杜之秩的恨意和崇祯的不满达到了顶峰。
崇祯身为皇帝,竟然不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
这大明,不保也罢!
崇祯继续问杜之秩:“如果你私通流贼,定西伯该怎么办?”
“我?”杜之秩愣了下,毕恭毕敬的说道:“奴婢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朕说的是如果。”
杜之秩跪地叩首:“若奴婢私通流贼,就请定西伯砍下臣的头。”
“好!”崇祯拍手鼓掌,“既然承认了,定西伯还不赶快动手?”
???
唐通愣了。
杜之秩也愣了,他以为崇祯在开玩笑,脸上堆着笑容说道:“陛下说笑了,奴婢胆子小,经不起这种玩笑。”
“你也配?”崇祯面无表情。
看着崇祯那张严肃的脸,杜之秩慌了。
平日里深受皇帝信任,怎么也没料到会有杀身之祸。
他匍匐在地上,不停地磕头:“陛下臣冤枉!臣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绝不敢做出违逆之事,望陛下明察!”
“明察?”崇祯冷笑着从王承恩手中接过冯元飏的密信,随手甩到地上:“你与流贼往来的信件早已被王承恩截获,这就是你私通流贼的铁证!”
立刻马上那种。
刘文耀淡淡一笑:“太子已在直沽海船之上,只等我们一到,便可开船入海直奔铁门关。”
卫时春愣了下,“太子为何如此迅速?”
刘文耀面无表情的回答:“鄙人早已料到流贼会有此行,便提前让勇卫营的将士乔装改扮护送太子出京,一路快马加鞭,已到达直沽多时。”
卫时春愣了半天才缓过神,他想清楚整个过程后喃喃自语:“原来你这厮竟然让我们给太子当替死鬼!”
“可恶,可恨,可憎!”
“刘文耀,你等着......”
刘文耀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些人,心中倍感无奈。
他能指挥勇卫营的人?
出此计谋之人根本不是他,而是当经皇帝大明天子!
他名义上安排朝臣勋贵与太子一同前往南京,实际上是让这些人当诱饵,替太子挡刀!
不出事还好,出了事他刘文耀出的主意!
皇上怎么可能让群臣当替死鬼?他可是爱臣如子的好皇帝啊!
(明季北略:高文采,锦衣卫千户。守宣武门,城陷,父子一家十七人,俱自杀,尸狼籍于路。
云京邸之变,文臣大臣缢者多,而自杀者少。予观高公有四难焉。自杀,一难也。武臣自杀,二难也。小臣自杀,三难也。一家自杀,四难也。呜呼!非烈丈夫其能如是也?)
(本人认为武官以战死沙场为荣,所以给这个历史人物安排了一个光荣的结局。)
京师,皇城。
去往坤宁宫的路上,崇祯突然想起一件事,他急忙问道:“王承恩,太子怎么样了?”
“回陛下,太子已由勇卫营将士护送至直沽,只等南迁队伍一到,便可登船入海直奔南京!”
“哦,如此甚好。南迁队伍可曾遇到危险?”
“南迁队伍的消息兵部每日一报,昨天平安无事,如果有事,就在今夜!”
崇祯点点头。
明天就登船了,李自成没有水师,想在海上拦截太子绝无可能。
他问这些并不是关心南迁队伍,那些人虽然都是忠臣,但忠臣就不能误国吗?
他只关心太子一人。
太子是能否将刘泽清处死的关键人物,不能出任何意外!
来到坤宁宫,崇祯困意渐浓。
连日来的操劳让他心神疲惫,现实里的皇帝与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他不但要想方设法保住北京,还要和这帮文武官员斗智斗勇。
累,太累了。
在周皇后的安抚下,崇祯快速睡去。
......
清晨,前门大街。
“卖报卖报!”
“崇祯十七年,两文钱一份,一份两文!”
起早的人们刚倒完屎尿,便看到几个十来岁的孩童拿着一摞纸从眼前晃过。
“报?朝廷的邸报往外卖了?”
“不像,朝廷的邸报可不叫崇祯十七年,敢用万岁爷年号的人肯定是个狠角色。”
“咱就说啊,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皇上的报。皇上最近缺钱缺的厉害,不但把皇宫里的物件往外卖,还搞什么皇城半日游,一千两银子就能参观皇宫!”
“有可能,反正只有两个子儿,买来瞧瞧。”
拿到报纸后,那人打开查看,只见一行硕大的黑字映入眼帘:
崇祯十七年第一期。
皇帝赦令:免全国一年田赋,废三饷,永不加赋!
买报的人以为自己眼睛花了,拿起报纸上下左右认真翻看了一遍,问旁边的人:“兄弟,我没看错吧?这邸报上说皇上免全国一年田赋?”
他问的是个年轻的读书人,读书人伸手接过报纸看过后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按朝廷律例,臣在屋中烤火符合规矩。”
王德化以为崇祯是故意生气,和他打配合收买人心。这样一来他既没有犯错,皇上也通过关心守军收买了人心。
崇祯笑了。
笑王德化冥顽不灵,笑他死到临头了还嘴硬。
“你是德胜门的守城太监,朕问你德胜门有多少守军?弓弩兵有多少?火器兵又有多少?滚木礌石火药弹丸存于何处?”
“还有,城墙上有多少门火炮?又有多少火铳?火炮最远能打到哪里?位置可有标记?”
一连串的问题从崇祯口中说出,不但王德化被说蒙了,就连范景文和负责守城的兵士也被镇住了。
他们从来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会说出这些详细且专业的话。
炮兵是个相对专业的兵种,炮口角度,装药量,弹丸重量,都会影响火炮射程。
守城前炮兵需要测试出最大射程,然后在地面做标记,一旦敌人进入射程就能立刻开炮了。
王德化根本不懂这些,他支支吾吾的看向范景文,随后想问身后的守城士兵。
崇祯根本不给他机会,他冷笑一声:“来人,将王德化从城墙上扔下去。”
“皇爷...奴婢错了!”王德化终于意识到皇上的意图,他双膝跪地,上半身趴在冰冷的城墙土上,不停地求饶。
“皇爷饶命啊!”
“奴婢知罪了皇爷,这次就饶了奴婢吧...”
崇祯摇头:“如果朕饶了你,其他人会继续模仿你。反正罪不至死,你说对不对?”
王德化脸色惨白如纸,跪在地上一脸茫然。
“来人,将王德化从城楼上扔下去,杀一儆百!”
守城的士兵早就受够了王德化的指指点点,一个千总亲自动手,与另外三人抓起王德化四肢,四人同时用力将王德化从城墙上扔下。
“啊...!”
砰的一声,惨叫声嘎然而止。
王德化从十几米高的城墙上摔下,摔成一滩血水。
城墙上的士兵们无不动容,他们偷偷看向崇祯,眼睛里写满了忠诚。
范景文跟在身后全程一句话没说,此时内心只有震撼和钦佩。
眼前这位皇帝,用一个太监的性命换来了整个城门守卒的忠诚。
而且他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士兵守城,好像什么都知晓。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皇帝吗?
崇祯看着城墙下的血水吩咐道:“王国兴。”
“臣在。”
王国兴原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在李若琏胜任指挥使后补了他的缺,另一个指挥同知的缺一直空着(锦衣卫设一个指挥使,两个指挥同知,两个指挥佥事。)。
“通知所有守城太监,即日起立刻回宫。守城之事全部交由京营总督,朕不会再派太监监军。”
“遵旨。”
范景文立刻下跪:“陛下不妥啊!守城之事关系重大,最好有内廷监督。”
“不需要,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各城门守将提前准备土石,流贼兵临城下时用土石封堵城门洞。”
随后半天时间里,崇祯分别观看了火炮,佛朗机炮,鸟铳,弓弩测试射程。
不测试还好,经过测试崇祯发现了问题。
火器发射速度太慢!
以火铳为例,第一次发射时先从铳口装火药,装药量全凭感觉。装好后用长杆将火药压实,再将用纸包裹好铅丸塞进铳口,再次压实,最后点火发射。
第二次发射时多了一个步骤,需要用铁刷清理火铳内部的火药残留。
发射几次后还要给火铳降温,否则火药装进去会自燃。
表面上是个精明能干的汉子,至于心里嘛...崇祯不想猜,也猜不透。
李副将说的办法的确可行。
流贼补给三分买,七分抢!只要把源头掐断,后勤补给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人,实际是钱粮。
正因为没了钱粮,历史上的崇祯才会一败涂地!
户部尚书方岳贡站出来摇头:“李副将此计不妥!”
“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李副将撇了一眼方岳贡,问道:“方尚书,咱们朝廷招募一个士兵需要多少钱?”
“目前是年轻力壮者四两,其他人三两。”
“那你知道流贼招募士兵需要多少钱吗?”
方岳贡捋着胡须认真想了想,试探性的说道:“二两?一两?还是一文不用?”
李副将冷笑一声,“岂止一文不花!他们每到一处,如果缺少兵源,便将百姓的钱粮抢走。百姓没了钱粮无法生存,为了活计只能加入。”
“这就是流贼怎么杀也杀不完的原因!”
方岳贡愣了下,随即反问:“难道他们就不怕老百姓出工不出力吗?”
“出工不出力?呵!”李副将再次冷笑,“你以为流贼攻城是让士兵攻城吗?根本不是!”
“他们拿着刀剑驱赶百姓,让老百姓走在前面当活靶子。此时百姓转身逃跑会立刻被处死,向前冲反而有活下来的可能。等大炮,火铳放过一轮等待装药的间隙,后面的士兵才会冲锋!”
方岳贡脸色很是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嘴里喊着均田免粮的人竟然会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事。
“百...百姓们,不恨他吗?”
“恨啊!当然恨!”李副将话锋一转,悠悠说道:“每攻下一城,被驱赶的百姓便可成为所谓的“闯军”,下一次攻城的时候他们就成了驱赶百姓的士兵。”
“换做是你,你会恨吗?你不会,因为你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你会把之前受到的屈辱加倍施加到别人身上!”
方岳贡再也忍不住了,他又气又恼的大声喊道:“荒唐!简直荒唐!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百姓?”
“陛下,臣恳请陛下将方圆百里的百姓全部迁徙的城中,免遭流贼之害。”
此言一出,李副将脸上瞬间挂满了笑容。
能言善辩的户部尚书、内阁阁臣,竟然被自己这种大老粗说服了!
这种感觉太爽了!
他笑着对方岳贡说道:“方尚书,迁徙百姓劳财伤民,朝廷本就入不敷出,如果再增加这项支出,国库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如果百姓们抵触,强迫迁徙会引起民变!”
方岳贡瞪大了眼睛:“你...”
明朝文臣武将本就不和,崇祯见李副将和方岳贡的矛盾要升级,连忙出声制止:“好了,不要吵了。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没必要占嘴上的便宜。”
“朕觉得李副将的办法有可取之处,方圆百里范围确实大了些,方圆五十里应该差不多。”
“至于方尚书担心的民变...问题不大,给所有迁徙的百姓发放银子,数量由户部定。别太少,也别太多。”
方岳贡嘴角抽了抽:“陛下,国库...”
“银子不用担心,朕来解决!”崇祯淡淡的说道。
时间倒退三天,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但今日不同以往,抄家的收获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他有些不敢相信。
先是从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银子。